莫讓理所當然的心態,演變成罪惡

親情,本應是人們最應珍惜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被種種邪念所扭曲。理所當然,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們是不是常常看到這種現象:已經能夠自食其力的兒女,仍然認為花父母的錢理所當然,而父母花他們的錢就不應該了。

在這種扭曲心態的支配下,逐步淡化或喪失了親情,傷了父母的心,兄弟姐妹之間因此而爭鬥的事而時有發生。

有一家父母,把自己積蓄的10萬塊錢,平均分給了兩個兒子。父母本以為會各自心滿意足,可萬萬沒有想到,卻惹惱了二兒媳。她認為自家的經濟收入不如哥嫂,自家應多分兩萬。氣得公爹生了一場病。

有一位國家公職人員,拿著較高的工資,他孫子、孫女的上學及一切花費,當爺爺的全包了。他看女兒家境也不寬裕,就給外孫也交了一次學費。可被兒媳知道後,就大吵大鬧,非要把錢要回來不可。因為在她心裡,嫁出去的閨女,就成了外人。公公的錢只能給兒子、兒媳、孫子和孫女兒。試想,這樣的公公,即使工資再高,能幸福快樂嗎?

我們這兒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兒。一位老人剛把打工掙的兩萬塊錢分給兩個兒子,就得了病,可手裡已沒有了錢。再問兒子要錢,分文不給。這老人家連病帶氣,不到一個月,含恨而去。

老人能幹時,兒女、兒媳想著老人的錢,這也說得過去。可有一些兒女、兒媳,明知父母、公婆沒有了收入,還惦記著老人那百十塊錢的養老補助金。

他們住著漂亮的小洋樓,開著小轎車,銀行裡有大額的存款,而父母在低矮的小屋裡艱難度日,他們不僅心安理得,還時不時拿去父母、公婆牙縫裡擠出的零花錢。如果不給,就惡語相向。

老人被榨乾了,再也擠不出油水、步入貧病交加境地時,有的兒子、兒媳就不再過問。可當老人病逝後,就爭著要埋葬了,因為可以最後再賺一筆。令人可笑的是,他們在葬禮上裝模作樣地嚎啕大哭,把一個孝子賢孫、孝順兒媳的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

這些心靈扭曲的人,已經墜入了罪惡的深淵,可他們是否想到,這種罪惡已經傳承了下去,等待他們的,將是同樣的下場。

這些人雖佔少數,可對中華文明的玷汙,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