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命百歲還是短壽早夭,我們自己說了算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逐漸富裕起來,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但我國的社會結構也逐漸走向了老齡化社會,健康長壽就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很多人奮鬥了大半輩子,現在開始步入晚年,怎樣無病無災地度過晚年生活已經成了當前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凡是有責任感的人都清楚,我們晚年生活得是否健康,已經不單單是我們自己的問題,除了家國情懷、社會負擔等這些大的理念之外,更是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小家,關係到自己的愛人是否幸福,關係到孩子的負擔是否會加重,關係到整個家庭甚至家族的興衰。有很多因病致貧或因病把家庭拖垮的案例就在我們身邊發生。

長命百歲還是短壽早夭,我們自己說了算

那麼怎樣才算是健康長壽呢?所謂長壽就人是活得夠久夠長。我們民間有句老話:“人活70古來稀”,也就是說70歲以上就算是長壽之人了。可是我國中醫卻認為,人的壽數應該在200歲左右,扣除掉七七八八一些可知和不可知的危險因素後,人應該能活到100至120歲。然而,即使是醫學發達的今天,百歲老人也是比較少見的。這是為什麼呢?《黃帝內經·靈樞》“天年”篇論述了怎樣才是健康,如何才能長壽。

人的壽命長短各不相同,有的人長壽,有的人短命,還有的人會突然死亡。其實這種情況原因很多,但長壽的人大多有相同的特質,即“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面板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五臟功能健全,血脈通暢,肌肉滋潤,面板緊緻細密,營血衛氣執行正常,呼吸均勻,氣血執行規律,六腑功能正常,從而使津液、精氣散佈到全身各處適度執行,這樣的人才健康,才能長壽。”

“天年”篇以十歲為紀,描述了人體生命活動的程序和發展變化規律。人長到十歲的時候,五臟發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氣的執行完全暢通均勻,此時人體生長髮育的根源是腎臟的精氣,精氣從下部而上行,所以喜愛跑動。二十歲時,人的血氣開始充盛,肌肉也趨於發達,所以行動敏捷,走路很快。三十歲時,人體的五臟已經發育完善,肌肉發達而堅實,血脈充盈旺盛,步履穩健,因此可以從容不迫地行走。

月有盈虧,人有盛衰,當人長到四十歲時,人體的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發育都非常健全,到了最旺盛階段,但也逐漸開始衰退。此時人的面板肌肉開始粗疏,顏面的色澤也逐漸消退,髮鬢開始斑白,因為精氣已發展到最高階段而開始衰減的緣故,所以願意坐著而不想活動。人到五十歲時,肝氣逐漸衰減,肝葉也開始變得瘦薄,膽汁分泌減少,兩眼慢慢昏花。人到六十歲時,心氣開始衰減,主神志的功能逐步失常,以致經常出現憂愁悲傷的情志改變,又因為血氣不足而執行緩慢,所以喜歡躺臥。

人到七十歲已經算是老年,此時人的脾氣已經比較虛弱了,面板乾枯而不潤澤。人活到了八十歲,肺氣開始衰減,不再能涵養魂魄,而使魂魄逐漸離散,所以言語容易發生錯誤。九十歲時,人的腎氣枯竭,其餘四髒的經脈氣血也都空虛了。人到了一百歲,五臟及其經脈都空虛了,所藏的神氣消散了,只有形體軀殼存在,此時人也就該走向死亡了。

長命百歲還是短壽早夭,我們自己說了算

有些人不能長壽,甚至人到青年、中年就故去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些人五臟不堅固,呼吸系統發育不良,血脈薄弱,血少不盈,肌肉不緊實。如果再加上經常受到風寒的侵襲,導致氣血更加虛弱,經脈不暢,外邪很容易滲入至體內,使人體的正氣紊亂並耗盡,最後的結果就是短壽早夭。

依據我國古老中醫的觀點,決定人生命長短的基本因素有三:臟腑機能協調者壽;腎精腎氣充盈者壽;與天地合和者壽。若想長壽,先天條件固然重要,但後天修養卻能起決定作用,故《黃帝內經·素問》首篇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