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如何抓住排寒季,改善體質?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伏,是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的意思。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時段。氣溫節節攀高,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今年的初伏從7月16日開始哦!

今日入伏:如何抓住排寒季,改善體質?

一、

一、

初伏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潮溼悶熱的日子。

剛開始進入三伏天,地上已經不再有一絲絲的涼風,空氣都彷彿是熱氣。南方地區,尤其廣東地域範圍已經是雷暴天氣頻發的盛夏了。此時的氣候,整體以“熱”為主。暑是夏季的火熱之邪,是夏季的主氣。暑邪致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只在夏季發生,盛夏暑熱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初伏的特點是溫度高,溼度大,白晝時間長。初伏天氣,陽氣旺盛,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腠理開洩,汗液增多,人體往往會因流汗過多而導致

進入三伏,要小心這三類疾病

。這段時間是養生的好時節,更是一個需要避病的日子……

陽氣匱乏

。伏天是四季中陽氣旺盛的季節,在熱浪的襲擊下,人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一些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的人,在高溫環境中很容易中暑。

我們平時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陽暑。在烈日下勞作,或因在高溫、通風不良、溼度較高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會出現頭暈胸悶、高熱汗出、面紅目赤等症狀,這種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須儘快救治。

初伏要防中暑、避熱。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

1、暑熱疾病

《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髒”。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

高溫天氣下,人體陽氣更容易升發,心在液為汗,心氣躁動,汗出增多,損傷津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增高。

2、情志疾病。

。夏季炎熱,人會相對晚睡早起、易出汗,休息時間減少,喜歡喝清涼飲料,食慾不振;活動減少、不能堅持鍛鍊身體。

易出汗,會造成人體內部各種營養物質,特別是無機鹽類的大量消耗;很多人偏好貪涼,飲食不節,出現諸如痢疾、寄生蟲病等,如果食入了腐敗變質的食物,還有可能出現引起腹痛、吐瀉或食物中毒的表現,重者出現昏迷或死亡。

3、消化道疾病

二、

二、

三伏天,這四件事情不可做

很多人覺得冰鎮啤酒、雪糕、西瓜等是夏天的標配,但吃冷飲卻是最容易讓身體感受寒邪的錯誤行為。

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好一大半。如時常感覺口乾口渴,出現失眠多夢、煩躁易怒等虛火上炎的症狀,可以常喝一些桂花烏梅茶來幫助收斂虛火,生津止渴。大家要記得:小口慢飲方解暑!

今日入伏:如何抓住排寒季,改善體質?

1

貪吃冷飲

夏天時,由於出汗多,人洗澡特別勤。有的人頭髮溼漉漉的就睡覺,導致“溼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所以,一定要把頭髮擦乾再入睡。

2

溼發入睡

從外面一身汗回來或者在運動後,對著空調使勁吹涼風,溼氣會藉機順著張開的汗毛孔進入人體,損傷陽氣。

今日入伏:如何抓住排寒季,改善體質?

專家建議:室內外溫差在8℃~10℃左右最適宜,所以26℃左右的室內溫度是比較合適的。在空調房裡穿衣服,要儘量過肘過肩,女性注意不露腰。

3

空調吹背

很多人白天久坐不動,晚上卻遲遲不眠,喜歡熬夜。從中醫角度來說,倦怠不動、睡眠不足就是脾虛的症狀,表明體內溼氣過重。如出現這些症狀,可以適當飲用一些具有祛溼效果的養生茶,來幫助身體健脾祛溼。

另外,三伏天應該注意補一個午覺,二三十分鐘都可以。但如果過了1個小時,就會影響晚上睡眠了。如果久坐,建議大家每隔半小時,就起身活動活動。

4

說到三伏,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就是

熬夜久坐

了。不少人認為,艾灸是溫補的,夏天不適合,否則容易上火。實際上,夏季艾灸效果更好,

三、三伏一定要做好這一件事!

夏季天氣悶熱,人體生理氣血執行不順,人容易煩躁憂鬱、心悸胸悶。情緒的變化,又會影響臟腑的功能。因此,夏季養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除了食療、運動及平和心態外,

三伏艾灸

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盛之日,天地陰陽交變之時。人身之疾為陰,太陽是純陽的,古人法於陰陽,於端午節取天火,點燃艾草,用於艾灸,溫通經絡、驅除寒邪、補充陽氣,人得以恢復健康,這就是傳統文化中艾灸之法的起源。在三伏天艾灸是

三伏天更是養生保健的最佳時機。

必不可少的養生方法。

今日入伏:如何抓住排寒季,改善體質?

三伏天期間自然界陽氣鼎盛,根據“春夏養陽”的原理,三伏天艾灸,可謂是順天應人。在一年中最炎熱、陽氣最旺之時,對穴位進行溫熱刺激,使得身體氣血迴圈加快,腠理宣通,驅使體內風寒、溼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同時,三伏天艾灸符合中醫的“冬症夏調”理論。一般在冬天容易發作之疾,大都由於體質陽虛,體內陰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氣候的刺激而發。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自然界的陽氣最盛,人體內的陽氣也最充沛,熱能溫陽,陽能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