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提醒:補並非要吃補品

現代人如何進補?許多高見令人聽後確有醍醐灌頂的快感。

中醫之藥補特別講究“對路”。“對路”了,大黃可以當補藥;不“對路”,人參即為毒草。補藥,也絕不應存在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關建在於運用。

沒有泛泛的補,沒有包治百病的補,補一定是針對性的補,是根據人的體質特點、健康狀況以及疾病的病機特點的補。

誤區提醒:補並非要吃補品

“補者,濟其虛也。”可以說?虛者補之?是運用補藥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人們用藥的目的,是為了用藥的溫涼寒熱來糾正人體本身的涼熱溫寒。補藥也是藥,是藥就有偏性。如果無虛濫用補藥,會導致陰陽失調,使臟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擾亂。

進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明代,發展於清代,流行於現代。從定義上來說,補品是指能夠增強人體體質、改善某種虛弱狀態的食物和中藥。傳統的進補起源於宮廷,早已不適合於現代人的體質特點和健康狀況。傳統的宮廷補劑多是滋膩辛溫之品,針對體弱純虛之體,藥雖名貴,“能補虛者,皆能留邪”,現代人多數內有毒邪,服用後當然適得其反。

進補應隨著疾病譜的變化以及病機特點的變化而推陳出新,新的進補理念應擯棄傳統意義的“補”。現代人既然大多溼邪內侵、熱毒內蘊、氣滯血瘀,那麼針對性的利溼清熱、瀉下排毒、理氣解鬱、活血化瘀,改善了體質狀況,恢復了體力精力,調解了陰陽平衡同樣是補。現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想透過“進補”獲得長壽、健康,這是無可厚非的美麗願望。然而,願望如何達成,依靠的並非是盲從,而是“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