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松:知足,憑什麼常樂(1247)

馮雪松:知足,憑什麼常樂(1247)

知足常樂,此言不虛。

有人認為,如果對什麼都知足,總感覺自己擁有的已經夠了,就失去了繼續追求的動力,因而懶散懈怠止步不前。一旦發現被原來不如自己的人趕超,就會後悔莫及,快樂也就消失了,怎能常樂?只有永不知足,堅持開拓進取,不斷取得更大的成就,才能真的常樂。

這樣說,好像挺有道理。不過,放眼望去,許多地位更高、財富更多、名聲更響、成就更大的人,並不比某些普通百姓更快樂。這又是為什麼呢?

大家想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個人無論掙多少錢,握多大權,多響的名聲,都難說無人超越。如果貪慾太強,總攀比別人,就會一直這山望著那山高。有人急功近利、焦慮、躁鬱、跳樓、過勞死,有人走捷徑違法亂紀身陷囹圄。那顆騷動不安的心,很難收穫長久的快樂。“攻不破的愁城,填不滿的慾海”,就是因為不懂知足。

何況無論怎麼抱怨和努力,生活時代、父母家庭、遺傳基因都不可改變,性格特點、身材相貌和天災人禍也很難改變啊。與其埋怨糾結,遠不如接納自己。知足,才會減少無謂的煩惱,收穫坦然和快樂。

知足,是內心的豐盈。還是普通人多啊,只有把心放平,學會知足,才能在現有的條件下,發現並享受生活和生命的美好。吃不起山珍海味,就品出家常飯菜的營養放心酸辣香甜;穿不起名牌,就享受大眾衣服的冬暖夏涼自然得體;住不起別墅,就慶幸小家的整潔條理溫馨舒適;開不起豪車,就駕馭一般四輪、三輪、二輪的暢通無阻;無權無勢,就安享普通百姓的輕鬆愜意心平氣和;沒錢四處旅遊,就欣賞藍天高遠白雲輕盈大地四時的變幻;沒有天才的頭腦、模特的身材、明星的面容就為自己的踏實、健康、擔當而自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就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靈。知足的心靈,才能充分感受、享受各種美景、美食和美好的情感,因而充滿發自內心的快樂。

知足,是生活的智慧。不怨天尤人,不多吃多佔,減輕了心神和腸胃的負擔;不矛盾糾結,不愧疚自責,避免了心理的內耗。心靈輕鬆,身體輕鬆,自然心情好,人緣好,利於學習、工作和健康。這些,反過來又促進好人緣好心情,形成良性迴圈。所以積極進取也不都是源於不知足,在知足的前提下,因熱愛而享受追求的過程,快樂,才是更長久的。

我見過不少農村的老人,總是跟以前的窮日子比,為現在的豐衣足食、醫療合作、社會養老保險而眉開眼笑。雖然他們沒高深的文化和多彩的生活,吃穿用度也難說有多高的標準。比比他們,那些因達不到預期目的而抑鬱、自殺的碩士生、博士生,嫌孩子作業不認真而自殺的媽媽,簡直就不可思議。盡人事,待天命,知福有福,知足常樂。厲害如希特勒,幾乎整個德國瘋狂追隨他,統治全世界的慾望不也破滅了嗎?我們廣大普通人,何必太多不知足,跟自己找彆扭?

自然,知足必須發自內心,不能是被外力要求的,也沒有絕對的知足和不知足。有知足託底,即使遇上個別倒黴的事,也能化解或戰勝。因為有一顆知足豁達的心,才是健康快樂的可靠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