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中草藥之玉米鬚

玉米鬚的最早入藥記載是1476年的《滇南本草》,後來被廣泛應用於治療消渴症,也就是現在說的糖尿病,現在,玉米鬚流行被用來泡茶,成為了一種保健食材,玉米鬚泡茶几乎沒有什麼副作用,適用於大部分的人群,但是玉米鬚的對疾病的治療也僅僅是有效而已,不能單靠其作為治療方式。

田間中草藥之玉米鬚

此外,玉米鬚可以和不同的食材搭配,以增強其療效。

與蒲公英搭配泡茶或者煮水喝非常適合高血糖的患者。

與冬瓜皮、赤小豆搭配,對於治療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有效。

玉米鬚還可以配合熬粥也尤其功效:

玉米鬚白茅根湯,玉米鬚30克,白茅根30克,紅棗8個。用冷水浸泡以1小時後,文火煎煮40分鐘即可,此湯可清熱利膽排石,適用於肝膽溼熱型膽石症。

玉米鬚薺菜湯,鮮玉米鬚30克,薺菜花15克,白茅根18克,水煎服。可以養陰清熱,涼血止血利水。尤適宜用於治療陰虛的尿血兼有水腫患者。

玉米鬚煮雞蛋,米須100克,雞蛋2個。將玉米鬚和雞蛋洗淨加水同煮,蛋熟後去皮,復煮片刻。此湯具有平肝清熱、利尿祛溼之功效,適用於肝鬱氣滯型前列腺增生患者。

玉米鬚 ,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頭。全國大部分地均產。夏、秋果實成孰時收集,除去雜質。鮮用或曬乾生用。

玉米鬚有利尿作用,對於一些高血壓或者水腫、腎病的患者,可以透過玉米鬚煮水來利尿、降壓、除溼,作用比較持久。

其實玉米鬚是咱常見的一種物品,在中藥裡也稱龍鬚,是常用的中藥。在吃玉米的時候,很多人都把玉米鬚扔掉了。其實挺可惜的,因為好多人不知道它的藥用價值。玉米鬚味甘、淡,性平,入膀胱經、膽經。玉米鬚有利尿作用。對於一些高血壓或者水腫的患者、腎病的患者,可以透過玉米鬚煮水來利尿,然後降壓、除溼,並且它的作用比較持久。

田間中草藥之玉米鬚

別稱

玉蜀黍須、蜀黍須、包穀須

植物界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

生理特性

玉米鬚常集結成疏鬆團簇,花柱線狀或須狀,完整者長至30釐米,直徑0。5毫米,淡綠色、黃綠色至棕紅色,有光澤,略透明,柱頭2裂,叉開,質柔軟,氣無,味淡。以柔軟、有光澤者為佳。

產 地

全國大部分地均產。

入藥部位

植物的花柱和柱頭。

炮製方法

曬乾用。

性 味

味甘、淡,性平。

歸 經

歸膀胱、肝、膽經。

功 能

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功效。

主 治

主水腫,小便淋瀝,黃疸,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糖尿病,乳汁不通。

相關配伍

1、治風疹塊(俗稱風丹)和熱毒:玉米鬚燒灰,兌醪糟服。(《四川中藥志》)

2、治糖尿病:玉蜀黍須一兩。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3、治原發性高血壓病:玉米鬚、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藥志》)

4、治腦漏:玉蜀黍須曬乾,裝旱菸筒上吸之。(《浙江民間草藥》)

田間中草藥之玉米鬚

用法用量

煎服30~60g。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熱,頭痛體困。

2、《嶺南採藥錄》:和豬肉煎湯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瀝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湯頻服。

3、《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能降低血壓,利尿消腫。治鼻血、紅崩。

4、《四川中藥志》:清血熱,利小便。治黃疸,風熱,出疹,吐血及紅崩。

一、利尿消腫。理論來源於中醫,中醫認為玉米鬚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現代藥理也研究表明玉米鬚中含有大量硝酸鉀、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種揮發性生物鹼,可增加氯化物的排出量。

二、降低血糖。玉米鬚作為一味中草藥,其治療糖尿病的效果最被中醫看重,醫書中就有利用玉米鬚治療消渴症的案例,古時候的消渴症就是現在的糖尿病。

三、利膽。玉米鬚能降低膽汁濃度,促進膽汁排洩,減少其膽色素含量,可以作為利膽藥用於無併發症的慢性膽囊炎或者是膽管炎。

四、止血。玉米鬚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和血小板的含量,所以可作為止血藥。

田間中草藥之玉米鬚

看著這麼玉米鬚這麼強大的功效,感覺每次煮玉米都拔鬚子簡直是種浪費。其實玉米鬚的作用雖然多,但是並沒有傳說中的這麼強大。

玉米鬚的療效現在已經被大家廣泛認知,而且玉米鬚泡茶確實在治療一些疾病方面有表突出的表現。

田間中草藥之玉米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