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中國傳統文化與飲食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相互影響,“甜”不僅是一種味覺體驗,在漢語中也用“甜”來表達喜悅和幸福的感覺,例如“甜蜜”、“甜差”和“甜美”等。人類的舌尖,能夠最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這種味道往往源於一種物質——糖,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五味中的甜。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中國非遺工藝:糖畫

數千年前,原始人就開始從大自然中的蜂巢中獲取蜂蜜了。在那時,蜂蜜是唯一的甜味來源,根據史料記載,在4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有食用蜂蜜的紀錄。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蜂蜜

蔗糖發原地是古印度,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和世界各地。在這之前中國人吃的“甜”大多是從果味中提取,大致只是“棗、慄、飴、蜜”。飴(又稱餳)一般指現在所說的麥芽糖。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麥芽糖

北魏時,《齊民要術》中記載了“白餳”、“琥珀餳”等品種的製作方法,表明熬飴的技術此時已經成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禮記》等著作中都標明此時的飴糖是中國人祭祖祭神的主要物品。到了漢代,中國的飴糖製造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當時能夠大規模製糖的多是顯赫的富豪人家,但是飴糖可不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這與我們的鄰國日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的古代乃至近代的絕大部分歷史上都將糖與一切帶有甜味的食品當做是奢侈品。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天工開物》古人練糖的過程

我國的果脯蜜餞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傳統的果脯蜜餞是以水果或蔬菜為原料加工製作而成的。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蜜餞果鋪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古法熬製的秋梨膏

到了漢代,人們已經能用甘蔗汁熬製糖膏,糖膏的出現極大的推動了蜜餞生產技術的發展,將新鮮花果在糖膏中煎熬,逼出其中的水分,故蜜餞原被稱作“蜜煎”,這樣做不僅能極大地發揮果品的甜味,還能夠延長其保質期。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古代文人雅士就著茶吃著點心

傳統的中式糕點,可分為烘烤製品、油炸製品、水蒸製品以及熟粉製品,其製作工藝有蒸、煮、煎、炸、烙、烤等多種型別。我國曆史悠久,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風俗習慣各異,中式糕點在大體上逐漸形成了南北不同的風格,如以“八大件”為代表的北點與主要分為廣式和蘇式的南點。中式糕點的特點就是高深的製作工藝與其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內涵。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京八件”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薩其馬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貴妃餅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貴妃餅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面果兒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面果兒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面果兒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唐果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飪的國家,麵點製作低溫的蒸煮很難保持造型。貴妃餅,創說中源自唐朝宮廷,據說這些紅點就是來自嬪妃額頭上的花鈿,潔白圓潤如明月,與唐代以肥為美的審美觀結合在一起,就有了貴妃餅這個名字。唐代製糖業的發展,讓糖的身影更多的出現在點心當中,給人們帶來更豐富更深層的味覺體驗。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重陽糕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壽桃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壽桃團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花色糰子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不同口味的青團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桂花糖年糕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江南蒸糕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米糕

如果說北方的點心是官禮茶食,那麼南方則是嘉湖細點。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漁亭糕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嵌字豆糖

漁亭糕色似徽派建築白牆黛瓦,形似徽州雕刻精彩紛呈,人稱能吃的徽派石雕。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荷花酥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定勝糕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龍井酥

在杭州,坐在西湖邊品茶賞景,吃一朵荷花酥,品一抹翠綠龍井酥,再啖一口清泉泡製的龍井茶,茶映天色,人與自然默然靜處。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廣式早茶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廣式杏仁餅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缽仔糕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潮汕豬油糖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千層馬蹄糕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酥餃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葉貼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糖不甩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老婆餅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流沙包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叉燒包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綠豆餅

如果說北方的點心是宮廷裡的零嘴和禮品,江浙一帶的點心是茶樓裡的閒情雅食,那麼一路向南,廣州的點心和早茶搭配到一起,成為廣式餐飲的經典。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老北京糖葫蘆

就像《舌尖上的中國》中說的:“因為有心,因為用心,中國人賦予食物以靈性,做出了最精彩的點心,它們有名有姓,有身形,有骨風,有魂魄;這是食物,也是信物。”中式糕點,歷史悠久、甜鹹相宜、賞心悅目的背後,蘊含的是綿延數千年的文化珍饈,飲食是瞭解文化的視窗,在包羅永珍而又爭奇鬥豔的中國飲食文化中,傳統糕點絕對是其中獨具特色的一類,它既是充飢果腹之佳餚,又是茶飲之所以盡興、酒食之所以合歡者。

參考資料:

《舌尖上的中國》

張倩雨.北麥南稻,甜鹹相宜——中國傳統糕點文化[J].求學,2019(43):21-23

文/姜不辣@小鯤編輯社

中國人對吃「甜」的執念,到底有多精彩?

本文系小鯤美食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