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梨園”踏青賞花記

“中華第一梨園”踏青賞花記

“中華第一梨園”踏青賞花記

陽光明媚,天朗氣清。趁著週末,約上三兩好友,與春天來一次親密約會,是再愜意不過的事情了。於是,四月上旬,去冠縣賞梨花,享受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悠閒時光。

梨園大門並不十分壯觀,第一眼看到 “中華第一梨園”六個紅色大字,心中還打起了疑問。進入大門,一塊奇石豎立在大門廣場中央,高約五六米,上題“冠州梨園”四個大字,行草遒勁有力,突顯了梨園的張揚與霸氣。

順著蜿蜒的小道向前行走,滿樹的梨花雪白雪白,似初春未融化的白雪覆蓋在梨樹上,有薄有厚,有濃有疏,梨花的馥郁香氣瀰漫在空氣中,沁人心脾。按梨園的導向牌向裡行進,大約走了一公里,兩顆粗壯的大梨樹分外招人。兩樹分別被柵欄圍起,旁邊各立一奇石,走近了看才發現,這是梨園的鎮園之寶——“梨樹王”和“梨王后”。

“中華第一梨園”踏青賞花記

兩樹間距大約50米,遙相呼應。觀樹主幹直徑約三四十釐米,樹的枝杈覆蓋約30平方。據考證,梨樹王樹齡在300年之上。如今依然根深葉茂,花兒密實,彰顯了“王者風範”。梨王后較之梨樹王略顯瘦小,依然年輕貌美,枝杈間花團錦簇,如適齡女子正是生兒育女的好光景。

告別“樹王”一路向前,接下來的風景,完全顛覆了我的慣性思維。由於是雨後初晴,遊園的人並不很多。走進梨園深處,才真正感受到梨園的壯觀,才真正體會到“中華第一梨園”是名至實歸。

登上觀景棧道,隨著稀稀落落的人流一路前行,來到了園區中央的觀景平臺。登臺遙望四方,潔白如玉的梨花鋪天蓋地,一望無際,“千樹萬樹梨花開”是此時身臨其境最確切的比喻和最真實的感受。

“中華第一梨園”踏青賞花記

除了看梨花,冠縣梨園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梨樹的生命力和親和力。除了“梨樹王”和“梨王后”之外,在園區內,你不時會看到那一棵棵賦予親情的樹名。“老君樹”“八仙聚”“瘟愈樹”、夫妻樹”“姊妹樹”“兄弟並肩”“五子救母”……每棵樹都被賦予了靈性。

“瘟愈樹”,觀其樹幹雖粗壯如大海碗,枝幹豐滿茂密,但從名字就可以明顯感受得到,該樹是經歷了一次浩劫後,頑強存活下來的產物。

“兩小無猜”樹,是兩顆梨樹根部一出地面便環抱相生,樹幹間距不足半米,雖各自生根、開花、結果,但親熱狀讓世人煞是羨慕。樹前立一奇石,約一米高低,兩個人形狀石頭像從中間分開,依然像一對情人互相對視,含情脈脈,引來一對對情侶駐足,拍照留念。

“中華第一梨園”踏青賞花記

“五子救母”樹,中間一棵老樹有些蒼老憔悴,根部已現枯死的孔洞,似大病初癒,樹的根部依然長出兩棵小樹,兩小樹又分別岔開兩枝和三枝,像五兄妹將母樹緊緊環抱,用自己的根系和營養滋養著母親,才得以使母親“大難不死”。

此情此景,看著樹下依稀落下的梨花,不禁讓我想起“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詩句。誰說生命無常,只要有親情相伴,也許能夠遇難成祥。

梨園出來,已是中午,肚子開始“咕咕”地抗議。驅車離開梨園300米,見一農家小院,掛“梨園農家樂”的匾額。走進去,客人已經不多,隨點上一份“梨花水餃”靜靜等待。不大會,水餃端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輕輕咬開,梨花的香氣瞬間喚醒了味覺記憶。

(趙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