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茶油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油茶(Oil-tea Camellia),又稱茶油、白花茶、中果油茶、茶籽樹等,屬於山茶科山茶屬,為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樹高達4~6米,一般為2~3米,樹齡可達100年以上。樹皮呈淡褐色、光滑,花白色或紅色,果實成熟後顏色有青色、紅色、青黃色、紅黃色等。種子俗稱油茶籽,呈褐色或黑色,三角狀,有光澤。

你知道茶油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目前的油茶泛指山茶屬植物中油脂含量高,具有一定栽培面積的,有經濟栽培價值的種類的總稱。其主要栽培品種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縣油茶、浙江紅花油茶和騰衝紅花油茶等。油茶的主產區集中分佈在湖南、江西、廣西、浙江、福建、廣東、湖北、貴州、安徽、雲南、重慶、河南、四川和陝西14個省(區、市)的642個縣(市、區)。

你知道茶油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油茶生長在連綿疊嶂的群山

,從開花、結果到採摘,歷經冬、春、夏、秋四季的雲滋霧養,吸收日月精華和天地靈氣,營養成分自然也就不同於一般的植物油,營養價值非常高,古時被視為“山珍貢品”。油茶花開於秋季,果實成熟於次年花開時節,採摘時分油茶鮮花怒放,花果並存,同株共茂,因此民間素有“抱子懷胎”之美譽,堪稱自然界一大奇觀。

你知道茶油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油茶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清張宗法(1700年)《三農記》引證《山海經》

書“員木,南方油食也”,“員木”

油茶。可見,我國人民取油茶籽榨油以供食用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據考證,油茶名稱在各種通志中有不同的表述。除目前普遍稱為“油茶”外,還有茶、茶油樹、山茶、南山茶、探子和槮等別名。北宋年間,蘇頌所著的《圖經本草》中對油茶的性狀、產地和效用作了較詳細的描述。南宋鄭樵所著的《通志》中記載“南方山土多植其木”,證明當時油茶已到了大量栽培的發展階段。明末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和徐光啟《農政全書》中,對油茶選種、種子儲藏、育苗、整地和造林等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三農記》中對油茶“性喜黃壤,惡

”以及“收子即種肥熟土”的記載是完全和油茶特性相適應的。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還記載了油茶與油桐混交的好處:“種桐者,必種山茶,桐籽乏,則茶籽盛,迴圈相代,較種

利返而久。”此外,在《群芳譜》和《農政全書》中,還詳細記錄了油茶的採收處理時間和方法等。由此可見,我國栽培油茶的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從古代文獻寶庫中汲取油茶的栽培和利用經驗,對今天油茶產業的發展仍有借鑑意義。

你知道茶油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你知道茶油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油茶原產中國,除日本和東南亞的極少數國家有零星分佈外,唯有中國有大面積栽培,可以說油茶是大自然賦予華夏大地的瑰寶。如今,油茶資源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發展,油茶產業展翅騰飛,必將為華夏兒女的健康飲食築起一道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