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入秋了,雖然天越來越冷,但是我們有烤地瓜、柿子餅、冰糖葫蘆、糖炒栗子……嘴巴根本就閒不下來!

前幾天我們跟大家聊過了桂花,這次我們再聊一種秋日美食——柿子。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但是呢,鑑於我前兩天吃了一口澀柿子,我決定拋棄柿子,寫寫柿餅。柿餅不會踩雷,香香甜甜的,還很容易做。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曾是逃難乾糧

關於柿餅的來歷有許多傳說。相傳,商朝皇帝祖乙將弟弟祖丙分封於耿地(今山西河津一帶)。歪樓解釋一下,祖乙沒有叫祖甲的哥哥。

當地人尊稱祖丙為自己的祖先,為了紀念他,人們發明了在晉南方言中諧音“思丙”的柿餅,作為祭祖的貢品。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而南方的客家人則說,五胡十六國時期,百姓為躲避頻繁的戰亂,不得不到處遷徙。在逃難過程中,客家祖先發明瞭許多儲存食物的秘方。

其中風乾的柿餅既可長期儲存,又營養美味,就成了一種很受歡迎的“逃難糧”。

澀柿子是單寧在作怪

柿子有甜澀之分,柿餅吃起來甜甜的,是用熟透的甜柿子做的吧?

如果你這麼想,只會收穫一波嘲諷:甜柿子可以當水果賣,拿去做柿餅豈不是虧大了?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所以,製作柿餅的原料,多是不能直接入口的澀柿子。

柿子的澀味來自單寧,不論是甜、澀哪個品種的柿子,都含有不少單寧物質。澀柿中的單寧,絕大多數是可溶狀態。咬破果實,可溶性單寧被唾液溶解,就會感到強烈的澀味。

不過,甜柿裡的單寧,大多以不溶狀態存在於細胞中,不被唾液溶解,也就沒什麼澀味。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成熟的澀柿子,如果也想當水果銷售,就要經過人工脫澀,把可溶性單寧轉化成不溶性單寧,才不會麻嘴。

這樣不但增加了成本,還未必比甜柿子好賣。因此,柿農們乾脆用澀柿子來做柿餅,為它升值。

柿餅的白霜不是麵粉

傳統的柿餅是晾出來的。

在通風向陽處搭好架子,挑選顏色已變黃、但果實尚硬朗的柿子,挨個兒削掉皮(這樣能讓果肉的水分蒸發更快),一串串掛起晾曬。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曬柿子

曬柿子的場面蔚為壯麗,不少柿園甚至以此為賣點,搞起觀光遊。

曬一兩天後,果肉表面變幹,柿蒂的部分也微微下陷。這時要開始手工“捏果”:順著柿蒂的凹陷轉著圈兒摁壓,揉散結塊的果肉,讓水分蒸發更均勻,同時將柿子“塑形”成中間薄、邊緣厚的餅狀。

在晴朗的秋季,日曬加手捏共七天左右,就能讓柿餅成形、單寧氧化脫澀。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圖片來源:MOOK景點家當然,日曬法完全靠天吃飯,萬一老天不給面子,一年辛苦便很可能泡湯。所以,現在加工柿餅時,也用烘焙代替日曬。

柿餅曬完之後,還要把柿子放在乾淨的容器裡密封儲存一兩天,再取出攤晾,讓它“出霜”。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很多人以為這層霜是麵粉,其實並不是。這種霜是多種糖分(甘露醇、蔗糖、果糖、葡萄糖等)隨著水分蒸發,在柿子表面凝結形成的“微晶聚合物”。

這層霜對人體有益,品質越好的柿餅,柿霜就越白越厚。

柿餅也能變著花兒吃

柿餅好吃歸好吃,還是有些硬,於是人們發揮創意,做出了各種柿餅料理。

最簡單又普及的辦法是,把柿餅放在鍋裡蒸一蒸,熱騰騰的水汽讓它變得更軟,吃起來像點心一樣。適合剛拔完智齒的朋友。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臺灣新竹喜歡用陳年柿餅煲雞湯,雞湯既吸收柿餅的甜味,又不會太膩口。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柿餅煲雞湯

圖片來源:蘿潔塔的廚房

洛陽年俗小吃“雲頭兒”,是用面和柿餅合成兩層,捲成雲頭狀,下鍋油炸,不但味道香甜,還有青雲直上的好寓意。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糊圖將就著看看吧

西安還有一種被津津樂道的黃桂柿子餅,是把臨潼產的火晶柿子搗成糊,和入麵粉,再用桂花醬做糖餡,炸出金黃的甜餅。

【樂享科學】柿餅表面的那層白霜,到底是啥?

最後,今天又是沒有恰飯的一天……但這次,我們給大家選了幾種絕品柿餅,保證好吃!

廣東潮州的浮山柿餅

陝西富平的閤兒柿餅

山東菏澤的曹州耿餅

山西萬榮的桔蜜柿餅

撰文 | 薩米

圖片 | 部分圖片來自123rf

微信編輯 | 謝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