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一到超市就會多掏錢

昨天瞎聊了一些廣告對人心理暗示和心理說服的事,當然,這些心理說服本質上就是對人性慾望的喚醒。

商品的交易怎麼說也是買賣自願,商家要把消費者的口袋掏空,沒有點心理話術是不行的。

有時候買了一堆東西回來,放了不到兩天就覺得沒啥用,但是買的時候明明覺得很爽。

這其實就是在購物的時候,是一個得到的過程,是一個填補慾望的過程,這個過程比結果更能釋放多巴胺,讓人興奮的不行。

人在興奮中腦子就容易過熱,消費慾望就被釋放出來了。

這種情況下,買回來的東西未必就真是自己所需要的。

人對資訊的識別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像比如能寫長文的人資訊識別能力肯定強,因為在寫長文的過程中是需要求證很多資訊,這個過程必然能鍛煉出資訊識別的能力。

能閱讀長文的人識別能力肯定也是能超過只會瀏覽影片的人。

文字承載的資訊要比影片大的多,這也就是長時間的閱讀容易讓人感到疲勞的原因。

很多人能熬夜追劇到天亮,但是一看書一會就犯困的不行,就是閱讀文字需要識別更多資訊,更能消耗人的精力。

不明白的人還以為是自己不熱愛讀書似的,其實不是,是所有人都不愛幹這種事,累的要死。

以前我還是學生的時候一被人批評不認真讀書就覺得愧疚的要死,自己真是個垃圾,後來才明白是所有人都不喜歡。

能有長時間閱讀能力的人都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同樣是看影片,能熬夜追劇的人其實也是比只會看短影片的人資訊識別能力強,至少在耐心這部分是勝出的。

這也是現在幾分鐘就能看完一部電影的短影片特別流行的原因,當然也是爛片太多的緣故。

我就是短影片電影綜合症其中的重度患者。

人為什麼會有種傾向,主要就是在進化的過程中,處處充滿不確定性,危險到處都有,人生沒有把控,所以有時間就及時行樂基本就成了人的本能。

這也就是大家不願意太費神的去思考的原因,天天面對海量資訊的時候,要麼接受最早見到的資訊,要麼淨撿自己愛聽的。

再不行就挑個折中的聽聽就差不多了,再去一一識別多累啊。

這種特點被人鑽研透後也用在了商業上,成了商家的法寶。

比如大家在超市瞎溜達的時候,一頓挑選後,在出口處結賬的時候往往都會有這種感覺,就是賬單怎麼這麼多。

明明進來的時候沒打算花那麼多錢的,而且在挑東西的時候也感覺沒有拿太多東西啊。

其實就是自己的資訊識別能力被人有意打斷了,進來超市之前根本就沒有想過要買的東西,結果走著看著好像就有了這個需求,慾望忽然被激活了。

本就是想單純買一些急需的東西,但一進去腦子裡面感覺就會有一個人在旁邊催著自己趕緊挑更多的東西。

如果不買,就會有一種缺少的感覺。

為啥一到超市就會多掏錢

本來就是想單純買瓶洗髮水,但是一看到旁邊也擺著護髮素,忽然就覺得自己的頭髮好毛躁,肯定是這個原因,所以最近才老掉頭髮,順便來一瓶護髮素吧。

為啥一到超市就會多掏錢

原計劃是買兩包泡麵回去屯著應急的,結果發現泡麵的下面還有火腿,忽然有想起來最近生活質量有點下降,不能這麼虧待自己,再來兩根火腿吧,路過榨菜區的時候又想起泡麵的伴侶光火腿還是太孤單了點,是的,再來兩包榨菜。

為啥一到超市就會多掏錢

買好了需要的沐浴露的時候,看到上面掛著一串沐浴球,想起來家裡的沐浴球也應該換了,再來一個吧。

為啥一到超市就會多掏錢

挑好了牙膏,抬頭一看有牙刷,二者都不能缺啊,都得買。

這些通常都是超市營銷的一些心理暗示,這還算是日用品,就算多買了還不算啥,慢慢用總得有需要的時候。

為啥一到超市就會多掏錢

但如果看到這張宣傳標語,是不是有種很憋屈的感覺,活的太委屈了,不能這樣將就啊,買。

這只是在擺放上面擾亂人的資訊識別能力,最厲害的還是在價格標籤上面,超市的價格標籤最大的特點就是這樣。

為啥一到超市就會多掏錢

為啥一到超市就會多掏錢

這兩張價格牌的共同之處就是裡面的價格都明確到了分,這麼做不是為了說明價格很嚴謹,很公道。

還有就是幾乎超市裡面的商品價格很少有整數的多,幾乎都是精確到分或者角。

為什麼這麼做。

就是因為人的資訊識別能力會導致人疲勞,在琳琅滿目的商品擺放裡面,很少有人會把注意力放在價格分析上面。

人閱讀的順序是由左往右的,所以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左邊的的數字上面,像7。98元,和8。00的區別就是差兩分錢,價格上是差不多的。

但是正常人一看7就有固定的價格預判了,覺得這東西就是7塊錢,很少顧及到後面還有0。98。

這就是通常人在瞎溜達完後一結賬就會困惑怎麼會這麼多錢,超市沒有算錯的。

只不過是在溜達的過程中給了很多的心理暗示而已,另外就是在價格上營造出了很精確,好像並不貴的感覺。

所以有時候不要太高估自己的理智,覺得能掌控很多事情,識別資訊能力不足,很簡單的話語術就能把人給誆走。

像這種。

為啥一到超市就會多掏錢

很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文字了,粗一看好像自己怎麼可能會被這種話術給誆走呢。

京東在2020年12月的時候出了一則小額貸的廣告,廣告的內容很無腦,看起來非常的弱智。

廣告主要的內容就是一箇中年的建築工人和自己的母親乘坐飛機,結果他母親暈機了。

這時候空姐過來說,經濟艙不舒服的話可以升艙,但是建築工人預算不足。

結果一個成功人士站了起來,建議建築工使用京東金融貸款,然後馬上建築工的資質被稽核通過了,手機顯示有了15萬的貸款額度。

這種讓人貸款乘坐飛機的操作一聽就覺得很無腦,正常人一想怎麼會有這種人。

絕對有。

京東什麼公司,這種企業的管理層是什麼人,絕對是中國14億人裡面的聰明人,他們拍這種廣告肯定是深思熟慮後才放出來的。

後來被罵聲一片,京東也被迫道歉。

為啥一到超市就會多掏錢

為什麼這群絕頂聰明的人能拍出鼓勵貸款乘坐飛機的廣告,恰恰說明了有大量資訊識別能力弱的人存在。

幸好我太窮了,要不然還得經常上當。

不扯了,收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