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味道:上過《舌尖上中國》的寧夏羊肉,用“鮮”打動好吃佬們

武漢味道:上過《舌尖上中國》的寧夏羊肉,用“鮮”打動好吃佬們

水中之鮮,以魚為最。陸地之鮮,以羊為最。放眼中國,南方羊羶味重,吃的帶皮山羊,以調味祛除雜味,最好的羊在北地,尤其是寧夏,這曾經震撼中原一時的西夏王國所在。

西北之鷹已經從廣袤沙漠,從水草豐美的“塞上江南”消失,但他鑄造的傳奇仍在歷史上流傳,而這片土地滋養的美味,隨著物流冷鏈的進步,越來越多地登上了人們的餐桌。

上過《舌尖上中國》、進入國宴的寧夏灘羊,羊肉鮮美細嫩,毫無羶味,可謂羊肉之絕美者。豈不聞,鹽池灘羊是喝著山泉水、吃著中草藥長大的。

魯迅先生曾說,“俯首甘為孺子牛”,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那鹽池灘羊,亦是如此,但它更能捨身取義,將美味的羊肉奉獻給了海內外的好吃佬們。

武漢味道:上過《舌尖上中國》的寧夏羊肉,用“鮮”打動好吃佬們

寧夏灘羊在西北的吃法多種多樣,如羊肉涮鍋、手抓羊排、羊肉湯、羊頭、羊雜碎、羊肉餃子、燒烤,但縱觀諸多菜餚,給予它最大的尊重,還是在“本真”二字,清蒸白煮即可,不需要什麼複雜的調味,鹽巴,些許枸杞,即可。

所謂,拒絕科技與狠活,“大道至簡”“本真為美”“道法自然”,這在某種程度上跟粵菜的烹飪異曲同工,中國傳統的哲學理念尤其是道家相近。

武漢味道:上過《舌尖上中國》的寧夏羊肉,用“鮮”打動好吃佬們

將寧夏灘羊空運到武漢,武昌江灘的魚小楊,在繼承與變革中做了“中庸之道”的選擇:

一方面秉持寧夏灘羊的“本真烹飪”不變。手抓羊排,要人大快朵頤。清湯煮的大塊羊肉,只給白蘿蔔條,枸杞,清清爽爽。羊肉輔助以幹碟、料汁、韭菜花醬、大蒜頭,給舌尖味蕾以蓮花般的綻放。

武漢味道:上過《舌尖上中國》的寧夏羊肉,用“鮮”打動好吃佬們

紅柳枝羊肉串是不可錯過的,大塊醃製的肉串經過烈火的炙烤,紅柳枝滲透出的果木香氣提升了肉的香味,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宵夜擼串的豪放,慰藉了多少冬夜的旅人,多少夜色中的饕餮者。

另一方面,進行了更適合武漢人的調和。武漢人吃東西,講究一個“鮮”字。寧夏灘羊本身就是“鮮”字當頭。為了給“鮮”之“羊”加上“魚”,萬里長江之畔,靠水吃水的武漢餐飲人,在魚小楊這裡,做了兩個有趣的改變。

武漢味道:上過《舌尖上中國》的寧夏羊肉,用“鮮”打動好吃佬們

一鍋清湯打邊爐,可以先喝湯,品味羊湯之本真,接著再吃肉,體驗羊肉的細嫩,第三步是加入乳山生蠔,丟入其中燙一燙,即可撈出,最後加入每天早上菜市場購買的野韭菜,將“鮮”進行到底。

乳山生蠔,是海底的“鮮”;韭菜是蔬菜中的“鮮”,“春韭秋菘”“夜雨剪春韭”;再加上羊肉之鮮,那就是“三位一體”的食物主義哲學了。

武漢味道:上過《舌尖上中國》的寧夏羊肉,用“鮮”打動好吃佬們

這一鍋打邊爐,還可以涮新鮮的財魚片,必須是新鮮的活魚,現殺的,加入湯中,等待魚片微微蜷曲即可食用。千萬不要煮久了,不然魚片就老了。

在這裡,吃羊肉喝羊湯,“羊”是主角,而我們這些好吃佬,這些紅塵俗世的人們,是不起眼的配角。當一桌羊肉菜餚上來,大師傅喊一聲,“我是寧夏人,我要將最好的羊肉帶來武漢。”

我們一定要抓住那轉瞬即逝的最佳賞味期,才能完美無憾地感受寧夏灘羊之美。

武漢味道:上過《舌尖上中國》的寧夏羊肉,用“鮮”打動好吃佬們

所以,我發現在這裡就餐的食客,多半是中年人居多,他們經常是自帶茅臺、五糧液等酒水,一邊吃羊,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熱熱鬧鬧的夜晚。偶爾也有小年輕男女前來,他們大概是有過一些旅行經歷的,有過眾多美食體驗的,才能領略這本本真真的食物之美。

武漢味道:上過《舌尖上中國》的寧夏羊肉,用“鮮”打動好吃佬們

空運包郵清真東鄉手抓羊肉手把肉白切羊肉羊排羊腿真空開袋即食熟

¥

73。6

領券

減10

拼多多

購買

我有一碗湯,可以慰風塵。湯,要滾,要鮮,要真,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舒懷)

地址:武昌江灘金都漢宮斜對面,臨江大道一馬路路口,魚小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