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百子灣公租房被稱為北京“最美公租房”,由當代著名建築設計師馬巖松設計。建築以“靈動山水、城市花園”為設計理念,打造清水混凝土原生態的宜居環境。港式形態白色立面,打破了京城住宅偏灰暗的主色調。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百子灣公租房小區能容納4000多戶居民,總建築面積18。85萬平米,由6棟住宅樓、地下車庫、配套及連廊等組成,有六種不同戶型,獨立衛生間、廚房、房間內設施齊全,可拎包入住。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公租房是指由國家提供政策支援、限定建設標準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規定條件的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進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出租的保障性住房。百子灣公租房是馬巖松所承接的第一個此類專案,他在媒體的訪談中,以百子灣為切入點,探討在千篇一律的住宅規劃中,如何另闢蹊徑,如何保持“另類”。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社會住房”,既然談到“社會”兩個字,它不光是一個房子的問題,它其實是關乎社會和文化在居住中的表現。

百子灣公租房這個專案,馬巖松提出了幾個理想:

一個就是把社群開啟。

我們把整個小區設計成了幾個地塊,中間有道路穿過去,裡面形成了開放式的街區。我理想中的模樣是,車可以開到裡邊去,穿過去,路邊形成街道與步行街,引進商業,這樣可以讓整個社群跟城市融成一體,並且創造商業機會,讓外面的人也可以跟社群的人進行融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第二個就是社群內的公共空間。

但這其實跟我說的第一點是存在衝突的。因為是開放式街區,讓車進去,讓外面的人進去,那裡邊的人的空間在哪?所以,我們把社群給立體化,將社群的公園與景觀空間放在了第二層,在架空層用了一些橋,將那些由開放式街道分隔的社群內單元又全連在一起了。這樣就解決了開放街區和內部公共空間之間的矛盾。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第三個就是陽光權。這個公租房專案裡邊全是小戶型,跟我們平時的住房不太一樣,可能房間有朝北、朝東、朝西、朝南,但在小戶型特別難做,就像一個個酒店房間,不可能採光勻稱。但我們在這個小區裡就希望大家都能夠有南向的陽光,所以這個房子最後變得進深比較小,樓都很薄,這帶來了許多的問題。因為樓薄了以後,它的建築效率就變低了,結構的難度也增大了。因為樓薄,要把它立起來成為一座高樓是比較難的。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夜色中的百子灣公租房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

北京“最美公租房”——百子灣公租房,馬巖松的“另類”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