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國家爭領土,有一個國家突然發聲:我有中國血統,結果贏了

在中國古代,東南亞有幾個小國跟中國關係不錯,確切的說是承認中國政權的正統性,這也是仰慕中國的表現。

這三個國家只有緬甸跟中國關係緊張,從明朝開始就屢屢犯邊。

侵犯歸侵犯,緬甸對中國還是服氣的。跟我們關係最友好的是泰國,泰國在歷史上被稱“暹羅”,這個名字還是朱元璋起的。當時東南亞小國紛紛朝覲大明,希望大明給起名字,朱元璋又不是算卦起名的,一度不堪其擾。

一三七七年,朱元璋冊封封阿瑜陀耶國王為“暹羅國王”,這是正式宣稱泰國可以改名“暹羅”了,泰國滿心歡喜地回國了。

三個國家爭領土,有一個國家突然發聲:我有中國血統,結果贏了

緬甸對此很不滿,後來緬甸發生兵變後,趕緊跑到大明請求朱棣賜名,討到冊封后,回去跟周邊小國炫耀去了。

這幾個小國跟中國關係大致是這樣的,以崇拜為主,偶爾擾邊,大部分時間都是幾個國家在內鬥。

緬甸是最目中無人的,屢屢侵犯泰國,寮國有時也跟泰國撕,說起來泰國十分富裕,比緬甸、寮國富裕多了,應該有強大的實力,但它打不過緬甸,為什麼呢?

緬甸的歷史比泰國強,而且歷史上一直比較能打,驃國崛起的時候,緬甸簡直就是戰國時期的秦朝,殺遍周邊無敵手。

三個國家爭領土,有一個國家突然發聲:我有中國血統,結果贏了

後來緬甸蒲甘王朝建立的時候,相當於漢武帝一朝,又是一個軍事強盛的時代,而那時泰國的暹羅王朝才建立起來。雖然泰國有大明罩著,但遠水救不了近火,泰國被緬甸打得很狼狽。

最慘的還是明朝嘉靖時期,緬甸入侵一下子打到泰國首都,血洗了城裡,又把皇宮的貴婦、公主,還有民間有姿色的婦女都擄去當玩具玩了。男人呢,都成了緬甸的奴隸。這個事件很像中國的“靖難之役”。

泰國也不是一直慫,總有強硬的人物橫空出世,比如納黎宣大帝。十六世紀末,泰國終於刷出存在感,在緬甸如入無人之境,不但殺死緬甸的高階將領,抓了很多大象,還把緬甸大片土地收入囊中,緬甸差點亡國了。報應啊!

不過這納黎宣大帝是什麼東東?

三個國家爭領土,有一個國家突然發聲:我有中國血統,結果贏了

據說他曾經做過緬甸王的奴隸,在那場災難中,他作為質子被送往緬甸,當時他叫“黑王子”,在緬甸王新王莽應裡心裡是個聽話的有點缺心眼的小孩,所以到了十六歲,緬甸王把他放回去,他被暹羅封為副王,日常工作是看守城門。

就這樣一個低起點,他卻能將人生刷出新高度, 將緬甸擠兌到懸崖邊上差點亡國,不得不說他是個狠角色。

莽應裡察覺納黎宣有反心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後來緬甸一直打不過泰國,在納黎萱大帝有生之年,緬甸一直是泰國人的奴隸,過著黑暗的生活。

納黎萱大帝死後,緬甸終於刷出存在感,經過多年努力,將泰國軍隊趕出緬甸。

三個國家爭領土,有一個國家突然發聲:我有中國血統,結果贏了

泰國和緬甸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平靜,主要是再沒出什麼風雲人物,所以各安本分。一百多年後,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兩國又爆發了戰爭。

這一次緬甸又一次把泰國滅了,在首都抓了無數奴隸回去,還放了一把火。這一次一位華裔英雄從天而降——這就是泰國為什麼說,它國內七分是中國血統,就是從鄭信開始。

我們知道,人都喜歡結交有權勢的人,跟他們攀親戚以顯示自己不是俗物,泰國人也一樣。自從鄭信成為泰國曆史上最牛的皇帝以後,泰國人就宣稱自己有一半中國人的血統。

鄭信本來是廣東人,他精通四國語言,非常聰明,也非常有野心。在他即位之後,泰國在北部的大片土地都被收回來,之後又收復了南邊,泰國的疆域再次擴張到最大。

三個國家爭領土,有一個國家突然發聲:我有中國血統,結果贏了

鄭信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人,他認為要擴充套件疆域就要在邊疆駐防,大門開著,東西能不丟嗎?

為了激勵士氣,他讓士兵吃過晚飯將鍋碗瓢盆都摔碎了,明天早飯到城裡吃,這一招對吃貨很有效,為了能到城裡吃飯,吃貨們奮力搏鬥,死也要吃上飯。不過這一招真的不是跟中國人學的嗎?

就這樣,鄭信帶領士兵渡過湄南河,收復吞武裡城,打到緬甸老巢,緬甸人嗷嗷叫著逃命,這一次緬甸徹底玩完了。從鄭信帶兵出發到緬甸被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要麼說鄭信在泰國有很高的地位,這也是實至名歸。

三個國家爭領土,有一個國家突然發聲:我有中國血統,結果贏了

至於寮國,也曾是一個非常富庶的國家,暹羅崛起後,寮國撲騰兩下就被滅了,所以寮國就沒辦法參加泰國、緬甸的鬥爭了。

後來法國殖民者強迫泰國吐出寮國,法國用來做殖民地,寮國被西方輪流搶佔一番,才獨立了。

在這三個國家中,泰國跟中國是最友好的,因為他們最崇拜的皇帝是中國人。緬甸是最囂張的,說起來緬甸自古是中國領土,不知道它得意什麼!

三個國家爭領土,有一個國家突然發聲:我有中國血統,結果贏了

不過,最近泰國、緬甸、寮國都說,自己跟中國人有七成相似,泰國說黃河流域文明最初是泰國人創造的……他們姑且說,咱們姑且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