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書生帶著一群鄉兵,兩年堅守孤城戰了四百餘次,斬殺叛軍12

公元755年12月16日,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身兼三鎮節度使手握重兵的安祿山,發動15萬大軍掀起叛亂,史稱“安史之亂”。盛唐雍容華美的樂章戛然而止,自此進入不斷戰爭、百姓不能安居樂業的亂世中。本文要講的是一個書生的故事,一個棄筆從戎的書生,告訴你什麼叫做氣節的故事。

一個書生帶著一群鄉兵,兩年堅守孤城戰了四百餘次,斬殺叛軍12

安史之亂的叛軍起兵之初,所經過的州縣無不望風而逃,頃刻瓦解,當地縣令不是棄城逃跑、就是開門迎接叛軍,或是被叛軍擒殺,一路殺來勢如破竹。數月後,安祿山攻陷東都洛陽,稱帝建國“大燕”,戰火燒到雍丘城時,情況變得有點不同。

唐朝中期的名臣張巡時任真源縣令,據守江淮屏障睢陽。睢陽位置非常重要,睢陽失而江淮不保,江淮不保則唐帝國的財賦中樞盡失。江淮賦稅,無論是唐帝國還是安史叛軍都十分需要,這也是叛軍不斷進攻江淮門戶睢陽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個書生帶著一群鄉兵,兩年堅守孤城戰了四百餘次,斬殺叛軍12

安祿山死後,其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北方部族精銳及唐人軍隊,共十幾萬,進攻睢陽,張巡堅守孤城。張巡的成名戰,是在公元756年二月,率雍丘城內3000唐軍,擊退安史叛將令狐潮所率近兩萬叛軍的多次進攻,殺敵近萬。一場大勝,威震天下聞其名。

張巡駐守的睢陽城是叛軍勢在必拔的釘子,叛軍的陣容是前所未有的豪華及強大,較之當年攻打大唐帝都洛陽而言,某種程度上更強大。張巡兩年固守下的睢陽城,使得江淮免受侵害,讓大唐得以喘息恢復,積蓄實力平叛。

一個書生帶著一群鄉兵,兩年堅守孤城戰了四百餘次,斬殺叛軍12

張巡攻敵守城所用的兵馬皆是精壯鄉兵,所需的器械甲仗無不從叛軍處繳獲。困守孤城,糧草難以從外界運來,只能有什麼吃什麼,老鼠草根樹皮。睢陽守軍不過幾千根本沒上萬,十餘萬叛軍圍城攻打,每時每刻對城內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煎熬。

張巡的責任不止是簡單的守住城池,還要鼓舞士氣、穩定軍心、收集糧草、安撫民心等等。張巡因守城聞名古今天下,被譽為中國古代最出色的守城名將之一,守城奇謀神策百出,多次以少勝多,打得數倍於他們的叛軍感到絕望,希望這場戰爭早點結束,為大唐強勢續一百五十年命。

一個書生帶著一群鄉兵,兩年堅守孤城戰了四百餘次,斬殺叛軍12

開戰之初,張巡還能主動出戰迎擊,但隨著自身兵力因傷亡不斷減少,最後只能固守城中,等待援軍救援。張巡是進士出身,一個沒碰過刀槍、沒上過戰場、沒殺過人的書生縣令,棄筆從戎乾的事。張巡堅守孤城的兩年間,3000鄉勇,嚴明治軍將其練成一支鐵軍,經歷四百餘次大大小小的戰鬥,叛軍死傷十二萬餘。若是再給他一萬人和充足的糧食,恐怕就沒郭子儀多大事了。

最後睢陽一片地獄景象,後面的江淮卻依舊繁榮豐饒。中唐名臣韓愈讚頌張巡: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睢陽之戰太過重大,張巡的個人光輝和能力太過閃耀,因此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們都不願看見活著的他。

一個書生帶著一群鄉兵,兩年堅守孤城戰了四百餘次,斬殺叛軍12

張巡的死,睢陽城外的人都有責任,他們都是兇手。張巡間接地被他們害死,睢陽城破張巡身死的三日後,唐軍姍姍來遲,七日後全面反攻收復睢陽剿滅叛軍。氣節是什麼?一個虛無縹緲卻實際存在的東西,張巡和睢陽軍民用生命告訴了後人。

一個書生帶著一群鄉兵,兩年堅守孤城戰了四百餘次,斬殺叛軍12

誇讚張巡一聲“英才天縱,國士無雙”絲毫不過,唐宣宗時張巡的畫像入凌煙閣,紀念至今。而且張巡祠堂立於睢陽(今河南商丘),安享後人香火,至今完好如新,事蹟也被當地人口口相傳下來,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