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一個充滿了仇恨與執念的節日

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吳越爭霸篇(20)

主筆:閒樂生

艾陵一戰,吳王夫差在齊國大勝而歸,得意之極,便召叢集臣,大擺慶功宴。

老大開心,小弟們當然要順水推舟大拍馬屁啊,席間,群臣你一言我一語,諛頌之聲,不絕於耳。

煞風景的是,在這個“舉國同慶”的日子裡,偏偏有一個不識相的傢伙,陰沉著臉,一語不發,生悶氣。

端午節,一個充滿了仇恨與執念的節日

敢在這種場合給夫差臉色看的,恐怕也只有先朝老臣伍子胥了,伍子胥一向是夫差北上稱霸戰略最大的反對者,特別是如今越國在吳國後方虎視眈眈,何況這次艾陵之勝只是慘勝!

但夫差正在興頭上,眼見此景,當然不高興了:“伍相國屢次勸我不可伐齊,可如今寡人大勝而還,汝又有何言?”

伍子胥委屈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他解下佩劍,捋起袖子,舉臂高呼道:“昔先王在位,老臣可上朝不執禮,只因老臣能決疑安邦。今大王遠忠臣而近饞佞,行事顛倒,此孺子也,何類伯主,長此以往,吳國將滅,廟舍為墟!”

端午節,一個充滿了仇恨與執念的節日

圖:伍子胥塑像

夫差終於暴怒:“住口,你這個老賊,還在這裡妖言惑眾……”

“大王!”

“伍子胥,汝心懷奸詐,不忠不信,乃欲專權擅威,傾覆吾國!寡人忍之久矣,汝再多言,可欲尋死乎?”

伍子胥幾乎是狂喊:“大王,老臣忠心無二,可誓天日!”

這時吳國太宰伯嚭突然走到伍子胥面前,淡淡一笑:“伍相國既是忠臣,何必托子於齊?”

伍子胥一愣,原來,他與齊國五大家族之一的鮑牧關係很好,又對吳國前途感到悲觀,所以在戰前趁著到齊國出差的機會,偷偷將兒子寄養在鮑牧的家中,免得自己絕後。

這件事確實做得太欠考慮,齊國乃是吳國的敵國,在這個當口把兒子送到齊國去,授人以柄,實在是不明智。伍子胥雖然是吳國的情報部門主管,行事一向隱秘,但他此時正處於風口浪尖,越國間諜也不是吃素的,這種事,又怎麼能瞞得住呢?

伯嚭見伍子胥不說話,又一聲冷笑:“這就是伍相國的忠心,只不過是對齊國的忠心!”

伍子胥急道:“汝何意也!”

“何意?伍相國通敵賣國,做了為何不敢認!”

晴天霹靂!

“我沒有,我沒有!……”伍子胥瘋了一般叫。

整個朝堂一片死寂,只有伍子胥的狂叫在迴響,所有的朝臣噤若寒蟬,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大家都收了越國不少好處,這些好處已經足夠堵住他們的嘴了。

伍子胥無助的眼神從大家面前掃過,他看到了冷漠、嘲笑,還有無語的憐憫。

這些與他朝夕相處了數十年的同僚,這些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的臉龐,今天他卻好像一個都不認識了一般。

人心,真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最多變最看不懂的東西,它可以很暖,也可以,很冷。

你死了,對大家都有好處,空出一個相國的位置,大家都可以官升一級。更何況你老是一幅盛氣凌人所有人都錯自己最正確的樣子,實在不招人喜歡。

所以,無論是看在錢的面子上,還是為了明哲保身,我們都沒有理由為你出頭。

夫差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恐怖的殺氣:“事到如今,汝還有何言!左右!取寡人的‘屬鏤劍’來!”

伍子胥不叫了——他一生落寞,一生飄零,好不容易有了歸宿,卻轉瞬成了過眼煙雲;他忠心盡節,事吳三十八載,夙夜匪懈,晨省無愆,今反遭冤。這一切,業也,命也?知復何言。

夫差把劍往地上一扔:“伍子胥!你拿去自處吧!”

伍子胥拾起‘屬鏤劍’,精神已然崩潰,竟赤著腳往外走,一面慘笑:“天乎,天乎!吾始為汝父忠臣立吳,設謀破楚,南服勁越,威加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賜我劍!我今日死,明日越兵至,掘汝社稷矣。”

端午節,一個充滿了仇恨與執念的節日

夫差一個勁的搖頭,頓足:“瘋了,伍子胥瘋了!此瘋漢也,死有餘辜!”

誠如夫差所言,伍子胥的確是一個瘋子,一個可愛可敬的瘋子。他的情感這樣的真摯而強烈,他的仇恨這樣的深沉而執著。他那樣的聰慧,文韜武略,無所不知。可他又是那樣的單純而簡單,人家傷害了他,他一定要報復,但為了那些曾在黑暗中給予他的小小情義,他亦能銘記一生,至死不忘。如此直白而強烈的愛憎,像孩子一樣,如瘋子一般。

伍子胥回到家中,準備自殺。

臨死之前,他對家人留下了最後一句遺言。

這句話可以說是春秋歷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句名言,至今讀來仍讓人心魂盪漾,忍不住仰望長天,為之一慟!

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意思是:我死後,你們須在我的墓旁種滿梓樹,等它們長大後就做成棺材,吳亡之後可用來埋葬吳國死難戰士的英靈;再剜下我的眼珠懸掛在吳國都城的東門之上,我要親眼看著越國的軍隊攻入姑蘇滅掉吳國……

好一段風雲激盪,鬼哭神驚的話語!人之將死,其言猶熾,怨毒之於人甚此哉!

說完,伍子胥拔劍出鞘,引頸自刎,殷紅的鮮血飛濺而出,灑在他滿頭白髮和一身白衣上,桃花點點。

當最後一滴鮮血從他頸間湧出,他的眼前劃過了很多人,一幕一幕,如同幻燈片一般:爹爹伍奢、哥哥伍尚、吳王闔閭、專諸、孫武,還有自己破郢時的英姿,那時候,他好年輕……

三十八年前,伍子胥因為一個小人的讒言家破人亡,三十八年後,他又因為另一個小人的讒言,身首異處。伍子胥的命運,在人世間奇妙的走了一個輪迴。

端午節,一個充滿了仇恨與執念的節日

圖:伍子胥墓

另外一邊,夫差聽說了伍子胥的臨終遺言,大發雷霆:“汝一死之後,何能有知?寡人乃天之所生,地之所載,神之所使,誰敢動我!”當即命人將伍子胥的頭砍了下來,掛在東門之上,又將屍體煮爛,裝在一個鴟(chī,吃)夷(古代裝酒的一種袋子,以皮革制)裡,拋入滾滾的錢塘江水之中,說:“日月炙汝肉,飄風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形灰,有何所見?”可憐伍子胥,最終也落得和他仇人楚平王一樣屍骨無存的下場。

命耶?命耶?

傳說,夫差的侍衛們將伍子胥的屍體拋向江心後,只聽見陣陣可怕的巨響從江中傳來,屍體隨著江流迅速的翻滾,繼而與水融為一體。接著,錢塘江巨浪滔天,蕩激崩岸,彷彿在挑戰著獨裁者的權威,發洩著自己漫天溢海的怨憤。

侍衛們嚇壞了,狼狽奔逃,這件事讓他們幼小的心靈遭受到了永久的傷害。

從此就有人說,伍子胥死後,他的佩劍在其屍體沉沒的江上經常出沒,憤然漂浮於水面,人取之就會生病,丟棄它則馬上就恢復健康。蒙冤之劍,天下至不祥也。

還有人信誓旦旦的說自己看到伍子胥穿著一身素衣,騎著一匹白馬,持一柄長矛,立在數百尺高的錢塘江大潮的潮頭之上,仰天長嘯,其聲震怒,雷奔電激,蕩漭千里。(唐·杜光庭《錄異記》)

端午節,一個充滿了仇恨與執念的節日

人們說,伍子胥是復仇男神,他就算是死了,靈魂也要繼續復仇,那滔天的巨浪,就是他滔天的怨氣,而那奔湧而來的大潮,就是他復仇的千軍萬馬,他要復仇到永久,他要吳越之地永遠不得安寧。

怒勢豪聲迸海門,州人傳是子胥魂。

天排雲陣千雷震,地卷銀山萬馬奔。

米芾《紹聖二年八月十八日觀潮浙江亭》

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

人間兒戲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

堪恨處。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

——辛棄疾《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辛苦錢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東趨海。

終古越山洞裡,可能消得英雄氣?

說與江潮應不至,潮落潮生,幾換人間世。

千載荒臺糜鹿死,靈胥抱憤終何是!

——王國維《人間詞話·蝶戀花》

端午節,一個充滿了仇恨與執念的節日

據《太平御覽》記載,夫差後來果然內心不安,曾親自率領群臣到江邊致祭,而吳國人還在胥口為伍子胥建立了祠廟,稱為“胥王廟”,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胥江、胥湖、胥山、胥口、胥門等等,封他為江神。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作為敵國的越國似乎也很敬重伍子胥,越人在西湖邊的一座小山上也修建了一座伍子胥祠,連這座小山也被名為“胥山”或“吳山”,封他英烈王,還封他為鎮壓錢塘潮的潮神,並在廟內寫上這樣的楹聯:“孝當竭力,忠則盡命;生為相國,死為濤神。” 民間傳說,伍子胥被投江的這一天即為公元前484年農曆五月五日,正是我們現在端午節的日子。事實上,端午的“端”,就是平反與昭正之意;端午的“午”,就是“伍”的通假字;所以“端午節”,原意是人民用以昭雪中國最偉大的復仇戰士伍子胥的日辰。然而不知為何,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端午節竟拋棄了原創者伍子胥,卻開始紀念起楚國的“無暇忠臣”屈原來。

端午節,一個充滿了仇恨與執念的節日

大概是因為伍子胥這樣稜角四出的狂徒,不大招統治者喜歡吧!可惜了,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反叛者的節日,從此生生的變了味道。

與君飲酒細論文,酒酣訪古江之濆。

仲謀公瑾不須吊,一酹波神英烈君。

——蘇軾《伍子胥奔吳所從渡江也》

夢筆橋東夜系船,殘燈耿耿不成眠。

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

——陸游《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絕句》

類似這樣的詩詞,我們還可以找到很多很多,從古到今的文人雅士們,在伍子胥身上從來不會吝惜詞句,因為這個人太特殊了,他簡直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可分類的人物,他自己就是一類人,而且只有他自己;而他的故事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傳奇史詩:它整個故事線太完善太跌宕起伏了,有悲劇的滅門慘案,有驚心動魄的逃亡之路,有奇遇,有反轉,有絕處逢生,有打怪升級,有積蓄力量的隱忍不發,還有雷霆一擊的大仇得報;到這裡,讀者們都以為大團圓結局了吧,但就在你要放鬆下來的時候,闔閭死了,伍子胥又開始新一輪的復仇,等到打敗大boss勾踐,讀者們以為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沒想到句踐居然也能絕處逢生,反轉反轉再反轉,結果伍子胥一敗塗地被迫自殺,而巧合的是他死因竟與當初他父兄一樣——被讒言陷害。伍子胥一生逃亡、復仇和執政其實一直都沒有擺脫最初的悲劇,轉了一大圈最終又回到了原點。

總之,伍子胥的一生實在太傳奇了,這世界上最精彩的戲劇影視,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