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鯀為什麼有治水的宿命?因為他骨子裡可能就是一位農業神

若論神話中的悲情英雄,堪稱中國“普羅米修斯”的鯀絕對屬第一,本是一片好心拯救世界的他,卻被天帝無情處死,如果再追問一下,他為何要念念不忘地治水?或許這就是他的宿命。

山海經:鯀為什麼有治水的宿命?因為他骨子裡可能就是一位農業神

(一)鯀治水

在歷史文獻中,鯀和兒子大禹向來是並稱的,都是因為治水出了名。但作為兒子的大禹被當作了英雄世代歌頌,而作為父親的鯀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惡名,甚至受到極為殘酷的刑罰最後被誅殺。

《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經:鯀為什麼有治水的宿命?因為他骨子裡可能就是一位農業神

其實要說大禹的治水成功,說到底還是站在了其父鯀這個巨人的肩膀之上才完成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屈原的《楚辭·天問》中可以看出來,他認為鯀當時治水是成功的,至少也應該是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卻在快要成功的時候,被天帝所誅殺。

“鴟龜曵銜,鯀何聽焉?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山海經:鯀為什麼有治水的宿命?因為他骨子裡可能就是一位農業神

從《海內經》中的記載看,鯀的治水方法是“湮”,即用具有神奇屬性的息壤去堵塞缺口,然而事實證明,“堵不如疏”,他的兒子大禹換了一種方式就獲得了成功。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息壤”。

“息壤者,言土自生長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正因為息壤可以無限生長,所以鯀想那它用來阻塞洪水。看起來很合理,但是有一個問題則是,如果這場洪水是全國範圍內史無前例的巨大災難,那麼用無限生長的息壤去填塞,即便成功也勢必也會造成另外一種災難。

山海經:鯀為什麼有治水的宿命?因為他骨子裡可能就是一位農業神

所以,有人將“息壤”解釋為“最初的土壤”,認為鯀治水其實應該是一場“取土造陸”的創世神話,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視角,也為後面鯀是農業神的假設提供了一個例證。

(二)農業神

說道鯀的神性和農業神有關,其實主要依據還是來源於屈原,他在《天問》中的後四句就透露出鯀和農業之間的密切聯絡:

《天問》:鹹播秬黍,莆雚是營。何由並投,而鯀疾修盈?

“秬黍”是農作物有人說是黑小米,“莆雚”是一種水草,有人說是蘆葦。意思是說鯀帶領人民將水草叢生的地方開墾成為良田,種滿了莊稼糧食。這應該是一件居功至偉的事情啊,為何卻把他當作是罪不可赦的“四凶”,被斥逐到了荒遠之地?

山海經:鯀為什麼有治水的宿命?因為他骨子裡可能就是一位農業神

再聯絡之前的“鯀盜息壤”的事情,如果將其理解為在洪水滔天的災難中,鯀想要帶領人民開闢一片新的陸地進而生存的話,就可以理解了。事實上,所以與鯀有關的神話條目都是“治水”,但正因為

治理水患是農業民族無論何時都最為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鯀作為治水的首領,其實也正是他作為農業神身份的力證。

山海經:鯀為什麼有治水的宿命?因為他骨子裡可能就是一位農業神

如果確認了鯀是農業神的話,他的死而復生其實和后稷的死而復甦,就有了共通的解釋:即

作為農業神靈,他就是不死的存在,因為這是土地所帶來的根本神性

。正如那句經典的詩句所說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