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文命是大禹的名字。大禹的父親叫做鯀,據傳他還是炎帝的後代,大禹是我國古代史上有名的治水英雄。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那時候中原地帶年年洪水氾濫,淹沒莊稼、牛羊、房舍等等,讓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一到洪水氾濫季節,中原大地便處處民不聊生,身為當時統治者的堯,不能看著自己的子民受苦受難,決心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賢能之人。

大禹治水,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於是有一天堯召集大臣,對他們說:“如今水患當頭,天下子民受盡苦難,必須想個辦法治一治這個水患了,你們舉薦一個賢能之人來擔當此重任吧”

於是各大臣和部落首領都舉薦鯀,雖然堯對鯀想來有意見,覺得人品不是很好,但是眼下也沒有太合適的人選,只能將這個治水的任務暫時交給鯀了。

鯀治水了9年,大洪水還是沒有消退的跡象,鯀不僅毫無辦法,而且還消極怠工,根本沒有拿治水的事情當一回事。後來舜接替了堯的統治地位,治水的問題仍然是他面臨的首要問題,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舜上位以後,第一件事就是革去鯀的職務,將其流放羽山,後來鯀也就死在了那個地方。

大禹治水,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舜也召集大臣來問問,看看眼下誰還能治理洪水。大臣們推薦禹,大臣們說:“雖然禹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父親的德行能力都強多了,而且禹這個人,人品持重,待人有禮,做事認真踏實且生活也比較簡樸”舜一聽連連點頭,並不因為禹是鯀的父親就輕視於他,於是治水的重任就交給了大禹。

大禹治水,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確實是一個心懷坦蕩之人,並不因為舜處罰了自己的父親就懷恨在心,大禹欣然接受了這一重任。大禹暗暗下定決心,一定不能像父親那樣消極怠工,一定要把大水制住。

舜考慮到這是一項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任務,於是又給大禹派去了伯益和后稷兩位賢臣給大禹做助手。

其實當時的大禹才剛剛結婚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妻子,同意丈夫前去治水,大禹便揮淚辭別家人,踏上了治水征程。

於是大禹帶著伯益和后稷等得力助手,踏遍中原的角角落落,他們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在洪水中掙扎,每每看到在洪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事情,大禹都忍不住留下了眼淚,同時也堅定了自己治水的決心,沿途的百姓只要聽到他們是舜派來治水的,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給他們送來了最珍貴的禮物,當然他們也不會收取這些東西。

大禹一手拿著準繩,一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大禹吸取父親治水的經驗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讓洪水能夠順利流入東海,大禹發現哪個地方需要治理,就發動當地群眾一起施工,他以身作則,帶頭勞動,吃睡在工地,披星戴月,不辭辛勞,當地群眾被深深感動,所以每一處水利工程完成的都比較順利。

大禹生活簡樸,吃住甚至不如一般老百姓,但是在工程上又是最捨得花錢的,而缺少工程款,他都是親自去徵取。

大禹治水,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相傳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門,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妻子塗山氏剛給自己生了一個兒子,他是多麼想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啊。但是他想到治水的艱鉅任務,就像家門鞠了深深一躬,眼裡含著淚水又投入到治水的工作中去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把中原分為九個州: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策略是把中原當成一個整體來進行,先治理九州大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九州大地很多地方變成了肥沃良田。

大禹治水,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等,疏通水道,讓水能夠順利往下流,不至於到處蔓延,山路水路通通治理好,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大禹走過的足跡。

大禹治水講究的是智慧,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通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

大禹覺得這地方非要鑿開不行,但是面對如此大的工程,談何容易啊。於是大禹想到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就是隻開了一個八十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過去了。因為龍門山太高了,許多逆流而上的魚游到這裡就上不去了,許多魚只能拼命的往上跳,據說只有少數魚能跳上去,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鯉魚跳龍門”的典故,相傳只要魚能成功跳過龍門,就立馬能變成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因為他,咆哮的洪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服服帖帖的往東流去,昔日的蠻荒之地變成了良田,變成了糧倉之地,從此人民也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了。

後代人為了紀念大禹的功勳,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我們整個中國也被稱作“禹域”,也就是說大禹曾在這裡精心治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