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文/小約翰

現在的春節很多人都抱怨過年越來越無趣。隨著春晚越來越尬,手機越來越好玩,年夜飯越來越顯得平平無奇,很多人在今天都會由衷的感嘆一聲:

現在的淡味,是越來越年了。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為了在這個逐漸顯的索然無味的日子裡為大家提供一點快樂,我給大家講一講一般人不知道的知識。

你知不知道,你過年吃的東西,比古代的皇帝好的多?

在各種古代劇裡,古代皇帝無論是飲食還是穿搭用品都是極其奢侈的,在關於皇帝飲食的鏡頭裡,好像皇帝面前都是山珍海味,水陸八鮮,讓人羨慕的不行。實際上古代帝王吃飯的時候,排場是有的,種類是多的,但是具體到品質上嘛,emm……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所以,今天我給大家聊聊,我們的老祖宗們都在吃些什麼?

商周男兒

在上古時期,商周乃至秦漢時人們的飲食,簡直就是恐怖片,老八望而變色,貝爺聞之落淚。把貝爺扔在周朝,他也只是個平平無奇的普通食客而已。

孔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好像他很懂烹飪一樣。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實際上,孔子一輩子沒吃過啥正經東西,春秋時代人們吃的主糧主要是黃米小米還有豆子。主糧雖然還算可以,蔬菜方面就慘不忍睹了,孔子那個年代他們吃的很多蔬菜,在唐宋的時候就已經被認為是野草了。真正能流傳到現代的,也就是韭菜、紫蘇、苦菜、竹筍等十分有限的幾樣。所以,有的人表面上是個聖人,背地裡實際上連口正經飯菜都沒吃過。

有朋友問,肉呢?周朝的人也吃肉吧?

肉是吃的,不過你要是知道商周的人怎麼吃肉的話,恐怕你會覺得,能吃點小米其實也挺幸福的。

在孔子的年代,中國吃飯等級最高的人是周天子,而周天子的食譜裡,等級最高的食物是“八珍”。

八珍指的是這八樣:

淳熬、淳毋、炮豚、炮牂、搗珍、漬、熬、肝肯

咱們隨便說幾樣: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所謂淳熬,指的是把肉醬用肉油煎制,煎的油汪汪的,澆在米飯上,這就是周天子八珍中的第一道大菜,淳熬。

翻譯成現代漢語,我們一般稱之為蓋澆飯。

八珍中的“漬”,指的是把牛肉切片,泡在酒裡,第二天拿出來蘸著肉醬吃。

注意,那年頭的牛肉是沒有任何檢疫和消毒措施的,吃這種生牛肉,帶多少寄生蟲完全看人品。而且那年代的酒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濁酒”,土甕裡做的酒有多少雜質也隨緣,用這樣的酒泡上生牛肉泡一宿,然後在沒有孜然和胡椒,沒有除了鹽以外的任何調味料的情況下生吃。

而八珍中最狠的菜,是“肝膋”(gan liao,二聲),這道菜指的是什麼呢?

取一個狗的肝,用動物的腸子包住,放在火上烤,直到烤出一層油汪汪的膜。取米粥,在米粥裡面加入狼胸肉熬成的油,然後用狼油粥配著烤狗肝吃。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至於你吐不了吐,我反正是吐了。建議大家把“爺吐了”打在公屏上。

吃狗肉如今雖然還有,吃狼肉就很驚悚了。但在春秋戰國時期,狼和狗都是很常見的肉食。《楚辭。大招》裡寫古人祭祀的祭品,就有這樣的話:

鼎臑(nao,四聲)盈望,和致芳只。

內鶬(cang)鴿鵠(hu),味豺羹只。

大概意思是,大鼎裡裝滿了各種肉食,調和好味道讓他們更加芳馨。黃鸝鴿子和天鵝都被收納,還可以品味美味的豺狼肉羹。

中國偉大的浪漫派詩人屈原同志,吃東西就是這麼野。

在周代的文學作品和記錄裡,總是提到肉醬,各種食物好像都要蘸上肉醬。

這並不是因為當時的人口味重,而是因為當時的鹽質量太差,精細程度連咱們現在的工業鹽都不如。因為鹽難以入口,做成肉醬能起到同樣的作用,而且也易於儲存。在春秋時期肉醬被稱為“醢”(hai,三聲),那年代萬物皆可醢。周代有記載的肉醬就有一百五十多種,除了日常見的牛羊豬以外,狼肉醬,蛤蟆醬,螞蟻卵醬也都榜上有名。

之所以會吃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是因為那時候靠譜的肉食實在是太少了。在古代,牛羊豬的組合是用來祭祀社稷的時候才拿出來的頂級配置,被稱作“太牢”,即使是貴族家庭也不能天天吃的。由於肉食緊缺,古代的貴族都特別喜歡小動物,喜歡到頓頓都得有。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在東周,用來煲湯的大王八是可以當作國禮的。楚國國君送給鄭靈公一個大王八,鄭靈公用來做湯。鄭國的貴族公子宋去王宮裡拜見國君,鄭靈公故意不給公子宋分王八湯。公子宋怒了,走到鄭靈公桌子前,用手指插進了鄭靈公的王八湯裡吮了一口,這種強行喝王八湯的行為也就成為了後世詞語“染指”的來歷。

寧可冒著跟國王翻臉的代價,也要喝一口王八湯,可見當時的肉食有多珍貴。

除了食材很野,商周時代的廚具也很硬核。要知道,商周男兒吃飯都是用青銅器來盛的,重金屬含量超標這是基本事兒了。那年頭的工藝水平,吃飯的時候青銅渣子塞牙也不意外。剔走牙縫裡的青銅粒,吃一口帶著石磨渣子的黃米飯,蘸一下螞蟻卵醬,就上狼油烤狗肝,商周男兒快樂的一餐就這麼完成了。

唐宋費拉

在商周以後,隨著烹飪技術工具的不斷改善,以及外來作物的不斷傳入,中國人在食物上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不過這些進步依然有限。真正到了質的飛躍,還得是唐代以後。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唐宋的飲食,真正達到了可以稱作是“豐富”的地步,我們貼一部分唐朝最有名的宴席,韋巨源“燒尾宴”的食單:

單籠金乳酥(酥油餅)、曼陀樣夾餅(爐烤餅)、巨勝奴(芝麻點心)、貴妃紅(紅酥餅)、婆羅門輕高面(籠蒸餅)、御黃王母飯(蓋澆黃米飯)、七返膏(蒸糕)、金鈴炙(酥油烤餅)、火明蝦炙(煎鮮蝦)、通花軟牛腸(牛肉香腸)、生進二十四氣餛飩(二十四種餡料的餛飩)、生進鴨花湯餅(面片)、同心生結脯(風乾肉)、見風消(油炸糕)、冷蟾兒羹(蛤蜊肉湯)、唐安錟(唐安盒子餅)、金銀夾花平截(蟹黃點心)、遍地錦裝鱉(清燉甲魚)、湯浴繡丸(澆汁大肉丸)

“燒尾宴”是唐朝官員在升官進爵時進貢給皇帝的宴席。韋巨源官升尚書令,進貢給唐中宗一頓大餐,他記載了其中一部分,共五十八道菜。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唐朝的豪華餐飲,無論是做法還是食材上,都已經是人類能接受得了的了。比如其中的“金銀夾花平截”,指的是夾著蟹黃的油炸麵點。“單籠金酥乳”類似於蒸奶豆腐,即使在今天聽起來也比較美味。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不過,受限於交通條件和保鮮技術,唐宋時代的達官顯貴們雖然可能在廚藝上技術頗高,食材卻並不豐富,也就是日常的家禽家畜和本地蔬果。反季蔬菜是別想了,稍遠一點的特產都吃不到。唐玄宗給楊貴妃千里運新鮮荔枝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但是普通人沒有那個條件吃新鮮荔枝。所以長安城裡的人們想吃荔枝,只能吃用鹽醃製的鹽漬荔枝,這個味道很難讓人想象。

正是因為食材匱乏,唐宋的達官顯貴們才會在作法上無限細分到變態的程度。發明了很多喪心病狂的吃法。

唐朝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愛吃鴨子,他令人設計了一個籠子,把鴨子放進去,旁邊放著水盆盛放著醬汁。用慢火加溫,鴨子因為熱而口渴,不得不喝旁邊的調料汁,自己給自己入味,我醃我自己,等鴨子熱死了也就不用再加調料了,這種做法被稱為“五味鴨”。

到了宋朝,有錢人在吃上的功夫更進一步。北宋末年,蔡京府上的一名廚娘嫁人了,丈夫問她之前是做什麼的?廚娘說我是蔡太師後廚的幫傭,負責做包子。他丈夫說那你給我做一頓,廚娘說做不了,因為我是太師府廚房裡負責給包子餡裡的蔥絲上雕花的。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在廚藝上能細分到這個程度,可謂極致了。相比於吃狼油烤狗肝的周朝人,實在是費拉不堪。

不過,唐宋食材的匱乏只是相對的。雖然他們享受不到現代人的絕大多數食材,但是一些現代人眼中的珍饈在那個年代卻遍地都是。

比如宋朝人記載,宋朝市民們早晨愛吃早茶,早茶在宋代非常普遍,主要的原料是茶葉、綠豆,以及——麝香。

對,就是那個現在論克賣的昂貴香料麝香,在宋朝是平民消費。

除了麝香,蝦蟹在唐宋也非常普遍,是窮苦百姓填飽肚子的重要來源。宋朝很多人吃螃蟹只吃蟹黃,蟹肉是不吃的,因為螃蟹到處都是,極為便宜。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古代,1948年,經濟大蕭條下的上海市民因為買不起米,只能以大閘蟹來勉強充飢。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現代廢物

到了明清,由於人口暴增,普通百姓在飲食多樣性上照唐宋相差不少,所以我們重點講宮廷菜。

明清的宮廷菜,主要追求的不是好吃,而是排面。明清兩代,除了追求節儉的朱元璋和崇禎帝、道光帝御膳排面稍微小一點以外,其他人的排面都相當之闊氣。

舉一個例子,看看乾隆三十年某一天的菜譜:

乾隆那一天的早飯,是這樣的:

卯正二刻,涿州行宮進早膳,用摺疊膳桌擺:皇太后賜炒雞大炒肉燉酸菜熱鍋一品、燕窩鍋燒鴨子一品、豬肉餡侉包子一品。燕窩肥雞掛爐鴨子野意熱鍋一品、廂子豆腐一品、羊肉片一品、羊烏又燒羊肚攢盤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銀葵花盒小菜一品、銀碟小菜一品。上傳叫馮鼎做:鴨絲肉絲粳米麵膳一品、鴨子豆腐湯一品。

以上的這些,都是乾隆在早晨六點左右吃的早飯。對於早餐來說,“大炒肉燉酸菜”、“燕窩肥雞掛爐鴨子”顯然太硬了,也不知道乾隆吃不吃的下。而行宮中的早飯對於皇帝來說,已經是很節儉的一頓飯了。清朝的定額裡,每天供給皇帝消耗的食材原料大概是這樣的: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盤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肉十斤,羊兩隻,雞五隻(其中當年雞三隻),鴨三隻,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等蔬菜十九斤,蘿蔔(各種)六十個,蔥六斤,玉泉酒四兩,青醬三斤,醋二斤,以及米、面、香油、奶酒、酥油、蜂蜜、白糖、芝麻、核桃仁、黑棗等數量不等。此外,還要每天專門給皇帝一個人提供牛奶一百二十斤,茶葉十五斤。

一直以來,民間總有傳言說清朝皇帝吃東西不能吃超過三口,實際上這是無稽之談。皇帝的飲食愛好是御膳房需要下功夫琢磨的,歷代清朝皇帝都不忌諱自己的飲食愛好。如果皇帝喜歡哪道菜,你明天讓皇上看不著菜,後天皇上看不著的就是你了。如果根據飲食愛好來下毒,乾隆每天早晨都要吃燕窩,給燕窩裡下毒一準錯不了。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不過如果以為皇帝吃飯的排面只體現在量大上,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清朝皇帝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所動用的力量達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張愛玲說,她的人生中有三大恨——紅樓未完,海棠無香,鰣魚多刺。

鰣魚的魚刺比鯽魚還多,但由於肉質極鮮美,歷代美食家都對之趨之若鶩。但這個魚最大的缺點不是多刺,而是出水即死。鰣魚從水裡撈出來的一刻就死了,因此被認為是貞烈的代表,蘇軾管它叫“惜鱗魚”。由於這種特性,歷代美食家只能在江邊吃,現撈現吃。

但是,皇上是不可能專為了一條魚來江邊的,但這種天下美味皇帝又得吃到,怎麼辦呢?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清朝人想出的辦法,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鰣魚在南京被打撈上岸,打撈上來以後立刻被放入裝有豬油和冰塊的箱子(可能這麼做能保證鰣魚不死),貼上南京軍政官員的封條,馬上飛騎跑向北京。

一路每三十里設立一站,有快騎等在路上接力,沿途所有地方官在路上恭候,伺候傳送鰣魚的騎兵。沿途崗亭白天插旗晚上掛燈,清理行人以防擋道。騎兵在馬上一刻不能停,交接的時候有地方官送上雞蛋,如果想吃飯的話可以在馬上吃雞蛋。總之,這些鰣魚從打撈上來之後直到送入北京,要一刻不停,御膳房規定,這條魚從出水後,要在44個小時內送到皇帝的餐桌上。

為了這條魚,朝廷要出動馬三千匹,民夫近萬人,動用南京到北京沿途兩千五百里內一切軍政力量,就為了皇帝桌上的一條魚。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所以當時有人寫了一首詩描寫這種“盛況”,這首詩叫《進鮮行》:

江南四月桃花水,鰣魚腥風滿江起。朱書檄下如火催,郡縣紛紛捉漁子。大網小網載滿船,官吏未飽民受鞭。百千中選能幾尾,每尾匣裝銀色鉛。濃油潑冰養貯好,臣某恭封馳上道。鉦聲遠來塵飛揚,行人驚避下道旁。縣官騎馬鞠躬立,打疊蛋酒供冰湯。三千里路不三日,知毖幾人馬幾匹?馬傷人死何足論,只求好魚呈至尊。

看到這裡可能有朋友疑問,清朝皇帝吃東西排面這麼大,怎麼可能沒我吃的好呢?

從食材上講,你我吃的山珍海味肯定是不如皇帝的,他們吃魚翅熊掌比咱們吃韭菜還容易。像最後一個“皇帝”袁世凱,用人參和鹿茸磨成粉,裝在隨身的小荷包裡,有事兒沒事抓一把當零食吃,他這種吃法把自己吃的噴鼻血,差點把自己補死。這種吃法,咱們誰也做不到。

但是從味道上講,皇帝吃的東西是不可能跟現代人抗衡的。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現在每天吃到的不是烹飪,而是工業。

古人在烹飪中,最高追求不是苦辣酸甜,而是一種味道——鮮。

對於人類的味覺來說,鮮是一種極美味的體驗,所以古人用盡各種技巧追求這種味道。比如著名的川菜——開水白菜。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開水白菜”的做法,就是用海鮮、雞肉,火腿等高檔食材反覆熬製,製成高湯,儘量把食材中的穀氨酸提取出來,最後用這碗極鮮美的湯來燉白菜。這道菜看起來平平無奇,實際上背後裡浪費了無數的功夫和資源,就是為了讓很普通的食材也能吃出很鮮美的味道,因此一度被當做國宴用菜。《紅樓夢》裡那道需要費十隻雞才能做成的茄鯗,跟開水白菜是異曲同工的道理。

可是這道在古代只有皇帝和大貴族吃的起的菜,在現代卻是很平民化的享受。因為在1906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發現了穀氨酸鈉,洞察了鮮味的秘密,發明了味精。從此,“鮮”對於人類烹飪來說是一件唾手可得的東西,宮廷御廚吊上兩天的高湯,也比不過現代家庭主婦放上的三勺味精。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清朝滅亡以後,很多御廚和宮廷菜譜流出了紫禁城。上世紀20年代,北京就有餐館專門組織御廚和他們的弟子做皇家御膳,直到今天北京都有餐館可以吃到和當年一樣配方的御膳。可是大家吃過之後,大多數人認為味道是中正平和,沒有特別難吃也談不上多好吃,就是因為被味精養刁的現代人,已經適應不了農業時代的廚藝了。

而且,清朝皇帝吃到的御膳其實還不如現代餐館復原的御膳。因為至少現代人吃的御膳還是新鮮的。由於古代沒有微波爐,而皇帝隨時可能傳膳,因此古代御廚會提前幾個小時甚至一天把御膳做好,放在鍋裡燉著,等皇帝吃的時候基本已經是剩飯了。

溥儀就吐槽過,光緒以後的御膳房質量一天不如一天,因為皇帝都開始跟著太后吃小灶。廚師們認準了皇帝不會吃,很多菜都是反覆上來,甚至有些變質的菜被拿上御桌,本來味道就不咋地,還不新鮮,根本就沒法吃。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其實除了味道不如現代食品外,古代食物的質量也完全無法和現代食品工業相比。

以糖來舉例,人類對於糖的追求是刻在基因裡的,可是在蔗糖提取技術成熟以前,古人想要獲得糖是很不容易的,中國古代北方很少有糖,因為在甜菜傳入中國之前,甘蔗主要在南方種植,只有地位很高的人才能吃到甜的東西。

歷史記載,魏文帝曹丕就酷愛吃甘蔗,隨身拿甘蔗當柱棍,走到哪啃到哪,還拿來當禮物賞賜給大臣。他不僅親手種植甘蔗,還專門為甘蔗寫詩。愛吃甜食到了這一步的曹丕,卻只能吃到甘蔗這種最最初級的甜品。這你要是給他吃一塊大白兔,或者喝瓶可樂,吃個冰淇淋,他不得吃的棄江山忘天下呀?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古代不僅食物純度沒法跟現代比,食品安全更是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原生態的牲畜家禽在安全性上根本沒法和養殖場的動物相比,沒經過檢疫和用藥動物帶不帶寄生蟲完全隨緣。玉泉山的水再清澈,跟現代的自來水也是沒法相比的。所以哪怕高貴如封建統治者,一樣會受到食品安全的困擾——慈禧太后就是拉痢疾死的。

現代人哪怕隨便煮上一袋泡麵,它的安全性,美味程度,油脂的密度都是古代食物所完全無法企及的。如果再配上肥宅快樂水,再來個炸雞腿,得了,給個商紂王都不換啊!

話說回來,紂王吃的肯定是遠不如你,但是過的不一定不如你,因為你可能有炸雞,但是你不可能有妲己。

啥你真的吃的比皇帝還好!

不過話又說回來,妲己可能也沒啥好,畢竟在那個完全沒有化妝品護膚品的年頭,一個穿著原始的古人,能長的多美恐怕也挺存疑的,大機率連現代一個班花都不如。

但是,普通的班花你也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