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管本事有多大,都要“忍”這幾個人,及時示弱,終出頭

一個人,不管本事有多大,都要“忍”這幾個人,及時示弱,終出頭

弱非弱,強非強。強弱一念間,天地陰陽變。

天地分陰陽,人間有日月,四季有暑寒,日子分晝夜。無論是光也好,暗也罷,其實它們之間都是在一直轉化的。

就像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不可能永遠都“盛氣凌人”,也不可能永遠都“唯唯諾諾”。面對什麼事兒,面對什麼人,就該採取什麼態度,這才是我們的正確做法。

老話有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我們面對不如意之八九“難事”時,你會怎麼辦?是暴跳如雷,還是自卑軟弱,亦或是聽天由命?

其實,我們為人處世,最為高明的做法,並非是走極端,而是懂得“中庸之道”。所謂“以中為用,變化無窮。”只要人能見機行事,終究能以不變應萬變。

對於這樣的“中庸”處世法,當人年輕的時候,也許會不以為然。可當人到了一定的歲數,人就會明白,不極端才是人的大智慧。

面對這個煩躁的世間,有人說:“當暴躁成了世間的主題,那人的沉靜也會是一種罪惡。”

因此,我們想要更好地在社會中生存,就該摒棄“暴躁”的脾氣和舉止,學會讓自己的人和內心變得“沉靜”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社會中“如魚得水”。

一個人,不管你的本事有多大,面對這幾個人,希望不要過分暴躁,而是懂得“忍讓”,及時示弱。如此,我們未來的道路會越走越順暢。

一個人,不管本事有多大,都要“忍”這幾個人,及時示弱,終出頭

面對你的“恩人”,你要懂得忍讓

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一個旅人在沙漠中行走,他發現水壺中的水喝光了,自己暫時又感到口乾舌燥,怎麼辦呢?沒辦法,他只能一直向前,尋找有水源的綠洲。可無論怎麼找,他依舊找不到水的蹤跡。

這個旅人,當他即將倒下的時候,他發現有人給了他一口水喝,救了他一命。就這樣,他也就明白,這位給自己水喝的恩人,便是他的再生父母。

面對“恩人”,我們的態度應該要謙卑恭敬。有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可以稍微退讓,賣對方一個面子。不僅如此,當對方有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要出手相救。

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對於每個人來說,最大的福氣和善良,那就是要懂得“感恩”。就像大將軍韓信,成名之後依舊去報“一飯之恩”。這碗飯,雖然在別人眼中不值錢,可就是這份善意,讓韓信活了下來。

感恩,其實反映了一個人的品質和人格。就連傲氣凌人的韓信也能做到“湧泉相報”,何況我們呢?所以說,面對“恩人”,我們最好的態度,那就是學會“忍讓”,還他們的“搭救”之恩。

一個人,不管本事有多大,都要“忍”這幾個人,及時示弱,終出頭

面對你的“愛人”,你要懂得忍讓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間八萬多個字,唯有“情”字最傷人。

這裡的“情”,不僅僅指愛情,還指我們內心的親情和友情。只要你和對方心心相印,只要你和對方靈魂相伴,相信這份情,那就是真情。

面對這些“愛我們”的人,我們的態度應該如何呢?所謂“人生得一知己難於登天。”只要遇上了懂得你內心所思所想的人,不妨牢牢把握住,永遠地去“珍惜”。

有人說:“人這輩子能遇到上千萬人,可到頭來把你放心上的,屈指可數。”

一個人最大的幸運,並非是能結交多少朋友,而是能夠遇到那個內心有你,把你放在心間的“靈魂伴侶”。

就像我們的“婚姻伴侶”,就像我們的“知己紅顏”,他們能和我們相伴,就證明緣分不淺。而我們,不管成就怎樣,都要“忍讓”他們,收斂自己的脾氣,和他們相伴一生。

一個人,不管本事有多大,都要“忍”這幾個人,及時示弱,終出頭

面對你的“父母”,你要懂得“忍讓”

有一種關愛之情,我們就算傾盡一生,也難以還之“十分之一”;有一種掛念之情,就算我們思念一輩子,也會感覺“溫暖”常伴心間。

這樣的“情”,到底是什麼呢?那就是父母對於我們的“養育”之情。在我們看來,做人“孝順”,為人“有禮”,是社會的常態,更是這個社會的潛在規則。

關於回報父母,有一句詩寫出了當中的無奈,那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很多時候,盡孝要及時,而不是等失去之後,才後悔不已。

當人長大之後,我們面對父母,其實都少了一絲“耐心”,而多了不耐煩和暴躁的情感在裡頭。

想起一句話:“等父母年老之後,我們要像他們在我們小時候教我們寫字一般,耐心地對待他們。”

面對父母,不管他們怎樣,其實我們最好的做法,那就是學會“忍耐”。所謂“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人有孝道,懂得感恩父母,這才是人此生最大的善意。

餘生,不管我們多有錢,不管我們多有本事,都要懂得接納那個不如自己的父母。

一個人,不管本事有多大,都要“忍”這幾個人,及時示弱,終出頭

面對“人前人後不同人”的小人,你要懂得忍讓

面對小人,荀子說了這樣一句話:“敬小人而遠之。”

很多人就會疑惑,面對小人,掄起拳頭上去揍他還來不及,為何非要“敬而遠之”呢?

曾有人這麼說道:“人與狗最大的區別,那就是人打了狗,狗會糾纏你不放。而狗咬了人,而人不會去咬狗。”

當我們身處繁雜的社會中時,想要保全自己,亦或是想少招惹小人,那麼就得有“示弱”和“忍讓”的思想在裡頭。

這裡的示弱和忍讓,並非叫我們去當懦夫,而是要我們做一個懂得“審時度勢”,懂得“權衡利弊”的人。

一個人,不管本事有多大,都要“忍”這幾個人,及時示弱,終出頭

如果在一些小事上,小人得罪了你,你會怎麼辦?是撕破臉皮和他們大戰一場,還是和他們針尖對麥芒?

其實,大可不必這麼做。因為我們一旦斤斤計較,進而招惹了小人,到最後,只會是羊肉吃不成,弄得一身騷而已。

如此,不妨在日常的生活中,敬重他們,然後悄悄地遠離他們。別讓我們的生活出現過多的矛盾,也別給我們的人生招惹過多的敵人。

一個人,其實他最大的本事,並非是賺多少錢,成就了什麼大事業,而是懂得“能進能退”,做到不卑不亢,深知“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的道理,從而讓自己的實力愈發壯大,不自己給自己添堵。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