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的鉤鐮槍,真的能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嗎?別被水滸騙了!

《水滸傳》中的連環馬,是汝寧郡都統制、雙鞭呼延灼最為得意的獨門法寶。在征討梁山的戰役中,呼延灼曾用這套氣勢磅礴、威力驚人的戰陣,大敗梁山軍,擊傷林沖、雷橫等六員頭領,還把宋江打得龜縮山寨不敢露頭。

後來多虧湯隆獻計,騙來金槍手徐寧,教使鉤鐮槍法,這才破了呼延灼的連環馬。

那麼,問題來了,徐寧的鉤鐮槍,真的能成為呼延灼連環馬的剋星嗎?

徐寧的鉤鐮槍,真的能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嗎?別被水滸騙了!

一、水滸中的連環馬、鉤鐮槍

連環馬在水滸原著第55回中登場。呼延灼“教三千匹馬軍,做一排擺著,每三十匹一連,卻把鐵環連鎖”。這些馬匹,都配以重甲保護,只露四蹄,平常也是訓練有素。

這套陣法,將馬匹的奔跑衝擊力發揮到了極致,同時結合馬上騎兵“遠用箭射,近則使槍”,形成了蔚為壯觀的進攻火力網。

梁山頭領雖然個個驍勇善戰,但面對萬馬齊嘶的場面、橫衝直撞的陣勢,個個束手無策,早就四散逃命。

隨後,梁山誘騙徐寧上山,定下鉤鐮槍之計。對陣時,“鉤鐮槍一齊舉手,先鉤倒兩邊馬腳”,這才破了呼延灼的連環馬。

水滸中的鉤鐮槍大戰連環馬,寫得精彩、打得熱鬧,堪稱水滸經典場景。然而,歷史中的連環馬、鉤鐮槍,又是怎樣的面孔?

徐寧的鉤鐮槍,真的能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嗎?別被水滸騙了!

二、史書中的連環馬、鉤鐮槍

史書對連環馬的記載,最早見於《資治通鑑·晉紀二十一》。公元352年,十六國年間,燕、魏交鋒。燕人慕容恪“擇鮮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其馬,為方陣而前”,大敗魏軍,生擒魏帝冉閔。在這次戰役中,連環馬首次登上歷史舞臺就大展神威,成為破敵利器、制勝關鍵。

到了北宋末年,善於騎射的金人,將連環馬進行有效改裝,打造出了一支讓宋人聞之色變的重甲連環馬部隊——“鐵浮屠”。

所謂鐵浮屠,即人穿重鎧僅露雙眼、馬裹重甲僅露四蹄,馬用鐵索相連,兩翼用“柺子馬”掩護,可謂攻守兼備。此套連環馬,衝擊力和破壞力驚人。也許,這正是水滸中呼延灼連環馬的原型。

徐寧的鉤鐮槍,真的能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嗎?別被水滸騙了!

鉤鐮槍最早見於春秋時期,到宋代已大量應用於實戰。據《武經總要》記載,鉤鐮槍是槍或戟的衍生品,主要攻擊點仍是槍頭,北宋時有雙鉤槍、單鉤槍、環子槍等三種。

按照小說描述,鉤鐮槍對連環馬實施打擊的有效方式,並非如電視劇中那般切斷馬腿,而是鉤拽馬腿。這種鉤拽,對連環馬能起多大作用尚不得而知。且史書中並未有鉤鐮槍大破連環馬的準確記載和實際案例。

那麼,如果不用小說中的鉤鐮槍,宋人究竟採用什麼方法對抗金人的鐵浮屠連環馬呢?

徐寧的鉤鐮槍,真的能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嗎?別被水滸騙了!

三、破連環馬不用鉤鐮槍

面對金人攻擊力十足的連環馬,宋軍也是絞盡腦汁苦思對策。南宋抗金名將吳璘、岳飛,曾用不同的方法擊敗過金人的連環馬。不過,他們均未使用鉤鐮槍。

南宋抗金名將吳璘,在與金人連環馬的多年對戰中,總結出了一種以靜制動的“壘陣法”。

這種陣法,先於陣前放置拒馬,以減輕連環馬的正面衝擊力;拒馬後為一排坐地長槍手,專刺馬匹和騎兵;其後為強弓硬弩射手,敵距陣七十步時可射,勁箭可穿馬甲;最後為神箭手,敵距陣百步時可射。

吳璘採用這種陣法,多次擊敗金人連環馬,金將完顏撒離喝甚至於壘陣法前失聲痛哭。

徐寧的鉤鐮槍,真的能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嗎?別被水滸騙了!

抗金名將岳飛,也曾擊敗過金兀朮的連環馬。據《宋史·岳飛傳》記載,兀朮以一萬五千騎兵進攻,“飛(岳飛)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兀朮連環馬因此大敗。

這裡,岳飛用來破敵的武器是能斬斷馬腿的麻札刀。有人說麻札刀就是鉤鐮槍,但小編認為這是兩個派系的武器,不能混為一談。

麻札刀在水滸原著第76回中也有出場記錄。當時童貫討伐梁山,宋江擺下九宮八卦陣,陣中蔡福、蔡慶周圍,“二十四個當路將,二十四把麻札刀”。可見,麻札刀並非鉤鐮槍,它和行刑劊子手相關,是一種相當鋒利的斬殺刀具,用來斬斷馬腿再合適不過。

徐寧的鉤鐮槍,真的能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嗎?別被水滸騙了!

分析吳璘和岳飛的具體戰例,我們可以大膽地得出結論,歷史上能破連環馬的,是壘陣法和麻札刀,並非鉤鐮槍。

鉤鐮槍作為一種常見兵器曾被廣泛使用,但在對陣連環馬時,也有其先天劣勢。如何才能準確鉤中高速奔跑的馬腿?如果要斷馬腿、破敵陣,麻札刀、斬馬刀顯然更有優勢,何必捨近求遠而用鉤鐮槍?鉤鐮槍對陣連環馬時,究竟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這些現實問題,尚需進一步論證、探討。

綜上所述,鉤鐮槍只是水滸作者用來豐富情節、增加懸念、製造精彩的道具。雖然它流行於兩宋年間,但若真的用於對陣連環馬的實戰,恐怕多半還是有去無回的。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