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疑神疑鬼,檢查不是肝癌,另一個以為是血管瘤,卻是癌症晚期

“醫生,我是不是得了肝癌了?”

老張最近心神不定,

被一張體檢報告困擾不已。

一個疑神疑鬼,檢查不是肝癌,另一個以為是血管瘤,卻是癌症晚期

來自臨安的老張是一位普通工人,在海南上班,最近單位體檢,腹部CT結果讓老張的心一直懸著,打算回杭州老家看個究竟。經朋友介紹,他來到杭州市西溪醫院,一看到醫生就迫不及待詢問起來。

接診老張的是肝病一科的趙春主任醫師,趙醫師看到體檢報告中腹部CT顯示:肝臟多個再生結節,部分惡變。

趙醫師進一步詢問後瞭解到,老張有乙肝病史二十餘年,近十年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最近2月出現了“腹脹、胃口差、乏力”等症狀。

一個疑神疑鬼,檢查不是肝癌,另一個以為是血管瘤,卻是癌症晚期

“張先生,你最好住院

再仔細檢查

一下,現在還不好說一定是肝癌,我們到時候可以透過進一步檢查

和MDT討論明確診斷。

”趙醫師建議老張住院。

於是,老張就馬上辦理了入院手續。入院後,老張檢查一切很順利,很快就完成了包括腫瘤全套、腹部增強CT和腹部增強MRI以及肝臟的超聲造影等檢查。

據腫瘤內科陳金標副主任醫師介紹,肝癌高危人群,如果發現肝臟結節大於2cm,只要有一種典型影像學檢查陽性就可以確診肝癌,如果肝結節在1-2cm,則至少需要2種典型影像學檢查陽性才能確診肝癌。肝臟結節小於1cm的建議每三個月定期複查腹部B超及AFP篩查。

幸運的是老張肝臟增強CT和MRI以及超聲造影均未發現1cm以上典型的肝癌結節,腫瘤指標亦均正常範圍。醫院透過MDT討論,彙總腫瘤科、肝膽外科、肝病科、放射科、特檢科、病理科等專家意見,目前無肝癌指徵,排除肝癌可能。

老張終於鬆了口氣。

而另一位老李似乎就沒這麼幸運了。

老李平時喜歡喝酒,酒齡有30餘年了,平時身體一直很棒,很少上醫院,可是最近一個月來老覺得乏力,並出現咳嗽,痰中帶血,老李心裡不敢怠慢了,就到當地醫院查了腹部 B超,診斷為:初步考慮血管瘤。老李以為萬事大吉,就沒當回事。

可接下來幾天,老李的症狀並沒有緩解,於是老李第二天就趕到杭州市西溪醫院就診。

“趙醫生,幫我看一下這血管瘤要不要緊的?”

老李在趙醫師的專家門診就診,趙醫師看了看報告,又看了看老李,“肝血管瘤不是肝癌,是一種良性病變,但是你肝臟裡面有很多結節,還是需要進一步住院檢查來排除肝癌”。

普通老百姓一看到帶有瘤的疾病總以為是癌症,其實平時經常看到的脂肪瘤、血管瘤就是一種良性病變。但是老李肝臟有這麼多結節,就需要高度警惕,所以趙醫師毫不猶豫就讓患者住院進一步檢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老李肺部CT提示兩肺滿布葡萄串樣的結節灶,轉移瘤考慮;肝臟CT和MRI均提示:肝臟多發大小不等的結節狀低密度影,提示肝癌;腹部CT並且提示腰椎轉移。

一個疑神疑鬼,檢查不是肝癌,另一個以為是血管瘤,卻是癌症晚期

又一次MDT討論,專家認為患者長期飲酒引起酒精性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人群,肝臟出現多發典型的肝癌結節,初步考慮是肝癌。最終,透過肝臟穿刺,證實了診斷:肝癌伴肺部及腰椎轉移。

陳醫師介紹,我國肝癌的發病特點,大多遵循‘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模式。

慢性乙肝患者如沒有肝內結節和病灶,可以每半年做一次腹部彩超篩查。發現肝內結節的患者,可以做超聲造影、核磁共振等檢查。高度懷疑為肝癌者,可考慮進行肝穿刺活檢明確診斷。

陳醫師提醒,在我國,

肝癌的高危人群

主要有: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長期酗酒(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血吸蟲病等多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對於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篩查:血清 AFP 等腫瘤標誌物和肝臟超聲檢查,建議至少每隔3- 6 個月檢查一次。

天有不測風雲

一個以為自己已經是絕症

查出來卻發現沒有患癌症

一個以為是良性的血管瘤

查出來卻是肝癌晚期

其實癌症不會無緣無故的長出來

總是有跡可循的

要不就是有家族史

要不就是有慢性病史

要不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