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死亡叫“鯊死”,鱷魚死亡叫“鱷死”,為何鯨魚叫“萬物生”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任何物種都要遵守的法則,沒有死亡就沒有新生,這是萬物發展的根本所在。有人開玩笑說鯊魚的死亡叫作“鯊死”,鱷魚的死亡叫做“鱷死”,說的倒是很有道理的樣子,鯊魚和鱷魚也為生死交替做了貢獻,可為什麼只有鯨魚,會被稱作一鯨落萬物生呢?

鯨魚的自然死亡被稱作為鯨落,一個優雅而悽美的稱呼。截至目前為止,關於鯨落的記載只有50餘次,對於鯨魚的族群數量來說,顯得是非常的稀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科學家做過研究後發現,鯨類的死亡有著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當鯨知道自己即將死亡的時候,會離開族群來到一個它認為不會被打擾,也不會打擾到別人的地方,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鯨類有著非常發達的大腦,對於所見過的事物和場景,有著清晰的記憶。而即將死去的鯨類會依據記憶,來到自己認為最合適的地方,等待著死亡的到來。如果不是刻意的去追尋,或是觀察某一頭鯨,那麼它的死亡時刻除了它自己,應該是誰也不知道,這是關於鯨落的記載,為何如此之少的原因之一。動物對於自己的死亡,特別是鯨,有著強烈的預知,而它離開的時候,族群裡的成員會感到哀傷,用特殊的聲音送別。

一頭長鬚鯨即將離開族群,它已經算是這個族群的元老級存在,而今它即將踏上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族群裡其他成員發出的聲音,哀傷而不捨,它們用特殊的語言送夥伴離開。遙遠的太平洋終於到了,十幾年前這頭長鬚鯨在這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歸宿也是這裡。它已經長水時間沒有進食,也不想再繼續游下去,這裡就是它迴歸自然的最佳之地。巨大的身體漂浮在海面上,狡猾的賊鷗時不時的來啄一口,然後找個地方享用美食,繼而再回來繼續這樣的伎倆。長鬚鯨巨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體內的空氣也用最後的一點力氣壓出,它即將回歸自然。重達百噸的軀體,漸漸地開始下沉,海平面以下一萬米的地方,將是它最終的停靠地,而在這裡,這個暗無天日的地方,一場生命的盛宴即將開始。它源於自然的孕育,現在又將回饋自然,被自己一絲不剩的貢獻出來。

鯊魚死亡叫“鯊死”,鱷魚死亡叫“鱷死”,為何鯨魚叫“萬物生”

長鬚鯨最大可長到27米,重達110噸,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卻是鯨類中游泳第二快的,每小時可達37公里的速度,是它們捕食的技巧之一。這樣重型的海洋列車全速遊動起來,把小魚小蝦趕的聚成一團的時候,張開那張特大的嘴巴,連同70立方米的海水一起吸進嘴裡。然後利用鯨鬚的阻擋將海水排出,魚蝦留在口中嚥下。成年的長鬚鯨每天可進食最多達1800公斤的食物,而這些食物主要以磷蝦為主,其餘的是小型甲殼類和撓足類。長鬚鯨的鯨鬚其實是角質化的骨板,平均每頭鯨有300多個這樣的須板,長約80釐米寬約30釐米,這些須板雖然足夠大,但是和它巨大的身體相比起來,看著就像鬍鬚一樣。長鬚鯨的幼崽,在長到10噸以上的時候才斷奶,才和母親一起去捕捉食物,營養而巨量的奶水來源於廣袤的大海,所以鯨在死亡之後,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回報大海。

鯊魚死亡叫“鯊死”,鱷魚死亡叫“鱷死”,為何鯨魚叫“萬物生”

這頭巨大的長鬚鯨在下落的過程中,一些鰻魚和小型鯊魚開始搶食鯨的軟組織,另外還有甲殼類動物也紛紛趕來,享受這頓大餐,這一過程可持續4至24個月,在此期間長鬚鯨有百分之九十的部分被分解。絕大部分的軟組織已經不見了,剩餘的一些殘渣和骨架,給蠕蟲和甲殼類等動物提供了極好的繁殖場所,在它們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食物來源,以及最好的棲息地。這些蠕蟲類動物雖然小,但是架不住數量巨大,在長鬚鯨沉到海地之前,能吃的部分已經被它們瓜分殆盡。沉到海底的長鬚鯨,只剩下一副骨架,但是生活在這裡的細菌,開始來分解骨頭中的脂類物質,為自己也為其他的微生物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從長鬚鯨開始沉入海底,到最終骨頭礁石化,這一過程長達百年之久,在此過程中養育了無數的生物,真是一鯨落萬物生。

鯊魚死亡叫“鯊死”,鱷魚死亡叫“鱷死”,為何鯨魚叫“萬物生”

大自然就是一個哺育與反哺的過程,這是設定好的規則,可是隨著人類向海洋進軍,某些鯨類只剩下了兩位數,這是在破壞規則與規律。鯨落的現象越來越少,和人類的捕殺有著很大的關係,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需要共同來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