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養元湯中醫辨證治療運動神經元。

百草養元湯中醫辨證治療運動神經元。

疾病緩慢隱襲,逐漸加重,具有雙側基本對稱的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損傷症狀,無客觀感覺障礙等臨床特點,排除相關疾病後,一般診斷不難。

運動神經元腦脊液的壓力、成分和動力學檢查是正常的,少數患者的蛋白質質量可能略有增加。雖然有肌肉萎縮,但血清酶學檢查(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等)大多是正常的。

運動神經元的原因是什麼?

脾虛。

脾是後天之本,津液氣血生化之源,四肢肌肉主要輸化為唾液;胃主要受納,飲食入胃。精氣遊溢,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分佈於全身。脾虛,或因病致虛,由虛致損,損傷脾胃,使脾胃受納運化異常,氣血生化不足,無生肌,四肢無水谷之氣,無濟於事,故發生四肢肌肉萎縮,肌肉無力,甚至吞嚥困難,咀嚼無力,口張流涎。脾虛累及肺、肺的主聲,因此聲音模糊,構音模糊,呼吸短。

脾腎虛

腎是先天之本,主要藏精,精生髓,先天稟賦不足,精虧髓少,或勞累傷腎,腎氣不足,不能暖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谷精微以濡養肌筋脈,即四肢肌肉萎縮,肢體虛弱。腎功能強大,腎功能強大,又需要脾胃補充,脾腎兩虛則骨枯髓虛,形瘦肉萎,腰脊四肢無力。

肝腎陰虛

肝藏血,主筋,主風,主動;腎藏精,主骨髓。先天不足,腎精不足,或性交不規律,或勞動過度,精損難復,陰精不足,虛陽浮動,肝血無法滋養肌脈,虛風內動,故見肌束顫動,肢體痙攣。但是任何肌肉震顫,腰部反射亢進的人,都要對肝臟負責。

溼熱浸淫,虛實混雜。

脾土惡溼喜燥,肝陰用陽,肺朝百脈,通調水道。脾虛失運則聚溼化熱,火與元氣不相上下,勝一負,由陰火內熾。陰火主要為下焦肝腎之火,肝經溼熱浸淫,下注,筋骨萎軟無力。另外,脾胃虛弱,內生溼熱,阻礙運化,微量物質不能,百脈空虛,肌肉組織失養。因此,這一型別是虛實夾雜的證據。

二是運動神經元的表現。

一是下運動神經元型。

發病年齡在30歲以上。一般來說,小肌肉無力,肌肉逐漸萎縮,可以影響一側或兩側,也可以從一側開始後再影響另一側。由於魚際肌肉大小萎縮,手掌平坦,骨間肌肉萎縮,呈爪形手。肌肉萎縮向上擴充套件,逐漸侵犯前臂、上臂和肩帶。肌肉力量減弱,肌肉張力下降,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常見的肌束顫動可以侷限於某些肌肉或廣泛存在,用手拍打更容易誘發。少數肌肉萎縮始於下肢脛前肌、腓骨肌或頸部伸肌,也可以從上下肢近端肌肉開始。

顱神經損傷通常是舌肌最早受到侵害,伴有舌肌萎縮和顫動。隨後顎、咽、喉、咀嚼肌逐漸萎縮無力,導致患者構音不清、吞嚥困難、咀嚼無力等。球形癱瘓可以是第一個症狀,也可以在肢體萎縮後出現。晚期全身肌肉可以萎縮,導致臥床不起,呼吸肌癱瘓,呼吸功能障礙。

二是上運動神經元型。

表現為肢體虛弱、緊張、運動不良。由於疾病往往首先侵入下胸髓的皮質脊髓束,症狀從雙下肢開始,然後波及雙上肢,以下肢為重。肢體力量弱,肌肉張力增加,行走困難,呈痙攣性剪刀步態,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如果病變涉及雙側皮質腦幹,就會出現假性球癱瘓症狀,如發音清晰、吞嚥障礙、下頜反射亢進等。這種病叫原發性側索硬化,臨床上很少見,多發生在成年後,一般進展緩慢。

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

一般而言,手肌無力、萎縮為首發症狀,一般從一側開始後再波及另一側,隨病程發展出現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損傷症狀,稱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一般來說,上肢下運動神經元損傷較重,但肌張力可增加,腱反射可活躍,並有病理反射,當前運動神經元嚴重損傷時,上肢上運動神經元損傷症狀可以掩蓋。上述運動神經元損傷症狀在下肢突出。當球癱瘓時,舌肌萎縮,震顫明顯,而下頜反射亢進,吮吸反射陽性,表現為上下運動神經元合併損傷。到了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縮,抬不起頭,呼吸困難,臥床不起。該病多發生在40~60歲之間,約5~10%有家族遺傳史,病程進展速度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