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劍魚(Xiphias gladius)是今天海洋中游得最快的魚類之一,最高速度超過90公里/小時。在白堊紀的海洋中,曾經生活著一種與劍魚很像的古老魚類,它就是古金梭魚。儘管看上去相似,但是古金梭魚與劍魚並沒有關係哦。

禽龍之父都不認識

最早發現原金梭魚的人在古生物發現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英國醫生吉迪恩·曼特爾(Gideon Mantell)。曼特爾因為發現和命名了禽龍而聲名鵲起,不過他發現原金梭魚化石的時間更早,在1822年。曼特爾在英格蘭南部的白堊紀地層中找到了一些胸骨化石,但是由於只發現了這點化石,根本無法判斷物種,所以他進行了描述之後就將化石丟進了故紙堆。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吉迪恩·曼特爾與他發現的禽龍,圖片來自網路

三十多年後,大西洋另一面的一位古生物學家突然對曼特爾描述的化石產生了興趣,他就是有美國“古生物之父”稱號的約瑟夫·雷迪(Joseph Leidy)。作為經驗豐富的古生物專家,雷迪僅僅是憑藉書中的圖文就判斷化石屬於一種史前魚類,而且認為這種魚類與現生的魣具有親緣關係。於是在1857年,雷迪將曼特爾發現的胸骨化石所屬的物種命名為古魣(Protosphyraena),其屬名是由“

Proto

”(意為“原來的,之前的”)和“

sphyraena

”(意為“魣”)。除了古魣,其另一箇中文譯名為原金梭魚,因為魣也被稱為金梭魚,這個名字顯然更好聽,所以我採用了這個譯名。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魣,圖片來自網路

雖然已經被命名,但是雷迪顯然對原金梭魚並不瞭解,他不久就拿到了產自新澤西州納維西克組(Navesink Formation,屬於馬斯特裡赫特階)的幾枚屬於原金梭魚的牙齒,但是雷迪卻認為是恐龍的牙齒。

1870年之後,來自堪薩斯州的化石獵人馬奇(B。 F。 Mudge)收集了許多原金梭魚的化石,他將化石交給了著名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科普對化石進行了研究之後,在1873至1877年建立了三個新物種,他顯然有些草率。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原金梭魚的化石,圖片來自網路

從1895年開始,直到1903年,英美兩國的古生物學家終於開始系統的梳理之前關於原金梭魚的發現,他們發現之前許多物種其實都是原金梭魚,於是對這個物種進行了第一次系統性研究。從英格蘭的破碎胸骨開始,在經歷了80年之後,我們才終於認知了這種生活在白堊紀的大魚。

酷似劍魚

所有看到原金梭魚的人第一反應一定是:這貨就是劍魚吧!儘管名字來自金梭魚(魣),但是原金梭魚與金梭魚一點也不像,外形上與劍魚極像。儘管長得像,但是原金梭魚與劍魚沒有一點親緣關係,它們是趨同演化的結果。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原金梭魚的復原,圖片來自網路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今天的劍魚,圖片來自網路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原金梭魚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路

原金梭魚體長在2至3米之間,其身體流線呈紡錘形,但是身體比例上顯得比劍魚短粗。

原金梭魚腦袋前面長著尖長的骨質尖吻,這個尖吻既能夠在高速遊動時劈開水流,也能夠作為武器使用。尖吻之後是大腦袋和一對圓溜溜的大眼睛,然後是弧形的鰓裂。原金梭魚腦袋的特徵除了尖吻還有恐怖的嘴巴,因為在它的嘴巴中長滿了鋒利的牙齒,特別是位於嘴巴前端的牙齒,不但尺寸大,而且斜向外長出,看著就後背發涼。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原金梭魚嘴中的尖牙利齒,圖片來自網路

原金梭魚的身體粗壯,向後變細,尾巴非常大,也像劍魚一樣。原金梭魚身體下方的胸鰭和腹鰭很有特色,其胸鰭細長扁平,如同從身體下方向兩側伸出來的機翼。緊貼著胸鰭的是更加細長的腹鰭,就好像兩條粗線一般。

從原金梭魚的體型特徵來看,其屬於一種善於高速游泳的魚類,同時也是一種積極的捕食者。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能夠高速游泳的原金梭魚,圖片來自網路

西部內陸海道中最危險的魚類

化石獵人斯滕伯格曾經說原金梭魚是“西部內陸海道中最危險的魚類”,不過原金梭魚並不只生活在西部內陸海道之中。從發現的化石判斷,原金梭魚生活在北美洲至歐洲的海洋之中,生存年代從距今8500萬年前一直延續到白堊紀結束。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數量很多的原金梭魚,圖片來自網路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原金梭魚的發現地點,圖片來自網路

面目猙獰,尖牙利齒的原金梭魚是兇猛的食肉魚類,它們不但會追逐小型的魚類和頭足綱動物,還會攻擊大型的獵物。古生物學家推測原金梭魚在對付大型獵物的時候擁有兩大殺手鐧:一個是它腦袋前面的尖吻,能夠用來刺穿獵物的身體;另一個就是嘴中的尖牙,用於撕咬並且造成嚴重的創傷。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吞食小魚的原金梭魚,圖片來自網路

原金梭魚這麼可怕,但是卻並不是白堊紀海洋中最可怕的動物。就以西部內陸海為例,在這片海洋中生活著體長6米的劍射魚,體長7米的白堊刺甲鯊,體長超過10米的滄龍類,這些傢伙都會捕殺原金梭魚。所以在捕獵的同時,原金梭魚也要當心別成了別人的獵物。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統治西部內陸海道的海王龍,圖片來自網路

在分類上看,原金梭魚屬於厚莖魚科(Pachycormidae),這個家族中最著名的就是利茲魚啦。在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中,厚莖魚科慘遭團滅,所以原金梭魚是這個家族中最後的成員。

儘管原金梭魚早已滅絕,但是今天的海洋中卻遊弋著更為強勢劍客家族,它們就是劍魚科!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圖注:今天最大的劍魚科——大西洋藍槍魚,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資料:

1。Cope, E。 D。 (1873)。 ‘’[On an extinct genus of saurodont fishes]‘’。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24: 280–281。

2。Stewart, A。 (1900)。 ‘’Teleosts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The University Geological Survey of Kansas。 6: 257–403。

3。Everhart, M。 J。 2005。 Oceans of Kansas: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Western Interior Se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323 pp。

圖片 / 網路(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