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流放地寧古塔,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八月還下雪,得穿三層棉襖

清朝流放地寧古塔,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八月還下雪,得穿三層棉襖

引言

在影視劇《甄嬛傳》中,經常有這樣的情節,只要是大臣們犯了過錯,經常會流放寧古塔,只要是提到這個地方臉色就變了,女主角甄嬛的父親甄遠道,也被流放寧古塔。

腹黑的雍正冷冷地說:發配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氣氛瞬間就變凝重了,以前看電視的時候,一直以為寧古塔是一座塔,專門關押犯人的地方,讓人不寒而慄。這個傳說中的寧古塔,真有這麼可怕麼?

寧古塔其實不是“ 塔”

寧古塔實際上不是一座塔,其實是一個地名。而且不是漢名,實際上是滿語音譯過來的。關於到底是什麼意思,實際上是有很多種說法。比較盛行的一種說法是在吳桭臣的《寧古塔記略》中:

“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

清朝流放地寧古塔,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八月還下雪,得穿三層棉襖

《柳邊紀略》中也對寧古塔這一次做了解釋:

寧古塔知之名不知始於何時。寧谷者,漢言六,塔者,漢言個。

相傳是當時有一個老頭,生下了六個兒子,所以就以“六個”作為是這個地方的名字。這麼說來,寧古塔翻譯成漢文,就是六個的意思。除了“六個”之外,還有稱為是“六坐”、“六”的意思。

寧古塔實際上是滿人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清朝建立之後,成為了邊關的七個重鎮的一個。寧古塔的地點就在現在的黑龍江省的海林市。清朝建立之初,也就是順治10年,在此處設定了副都統。

清朝流放地寧古塔,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八月還下雪,得穿三層棉襖

康熙年間,也就是公元1662年,在此處設定了寧古塔將軍。公元1667年,又將寧古塔轉移到了新的地點,也就是現在的寧安市。康熙15年的時候,改到了吉林省,還派遣了副都統來鎮守。

雍正年間,還在這裡設定了泰寧縣,雍正七年的時候取消,還是以副都統來鎮守。所以說, 寧古塔這個地方原本是滿族發家的地方,早在努爾哈赤的時候,就是重要的軍事重地。清朝易主北京之前,對當時的經濟、政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們瞭解的寧古塔,是一個關押犯人的地方。這時在清朝建立之初,寧古塔就成為了朝廷流放官員的地方,一直以偏僻、苦寒而聞名。早在順治年間,寧古塔就開始成為了流放之地,但是並沒有成為是流放的固定地方。

清朝流放地寧古塔,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八月還下雪,得穿三層棉襖

為啥說寧古塔是苦寒之地?

在順治11年的時候,陳嘉猷就曾因為犯罪,被皇帝發配到寧古塔。順治17年的時候,寧古塔成就成為了清朝當局發配犯人的主要地方。順治18年的時候規定:

凡反叛案內應流人犯,俱改流寧古塔。

從此之後,寧古塔便成為了流人發配的主要地方。乾隆元年,朝廷懼怕這裡的流人太多,對當地的社會風氣不利,於是改為將滿洲人中犯法者流放此地。乾隆2年,國家又規定其中有九個罪過的,家中有妻兒老小的流放此地,給披甲人為奴。

寧古塔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朝廷為什麼要選擇寧古塔作為是流放的地方呢?寧古塔是清朝的老家,清軍入關之後,大部分的滿人都來到了北京,而寧古塔這個地方就被擱置了。沒人來這個地方開發怎麼辦,只能是選擇犯人來這邊咯。

清朝流放地寧古塔,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八月還下雪,得穿三層棉襖

艱難的並非是來到寧古塔這個苦逼的地方,最難的是來寧古塔的路途,非常危險。楊賓為了來這裡探親,親自踏上了這段路途,死裡逃生之後,他回憶了這段艱辛的旅程:

陰風朔霰皸,皸疲其面板,耳鼻手指一觸,輒墮地入馬蹶地。入河則萬木蔽天,山魈怪烏叫嚎應答,喪人膽。斷冰古雪膠樹石,不受馬蹄,而僕者再觸石,破顱血流數升。

東北是出了名的冷,寧古塔也不例外。根據《寧古塔記略》中記載:這個地方從春節到三月份,幾乎每天都在颳風,塵埃滿天。在七月份的時候,就開始下雪。八月份的時候,就開始飄起了大雪。九月份,河裡的水就開始結冰。十月份的時候,也是一直下雪,地上到處是冰。

清朝流放地寧古塔,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八月還下雪,得穿三層棉襖

剛到這裡的流人,必須要穿上三層的棉襖。才能適應這種天氣。等到適應之後,穿上兩層棉襖差不多也行了。一直到三月份結束的時候,樹木花草都沒有發芽,結下的冰才開始消融。

所以說來到這裡,條件最差的就是這裡的天氣環境,基本上天氣都是在零下十幾度。適應不了這裡殘酷的天氣,就是一種折磨。習慣了之後嘛,生活也並沒有那麼艱苦,像著名的文人吳兆騫就記錄了來到寧古塔之後的生活。

寧古塔生活並沒有那麼艱難

來到這裡的流人,可以不幹活,不交稅。家裡窮得揭不開鍋的時候,還會給一定的補助。除此之外,還能成為當地官員的座上賓,客客氣氣地招待。當地的官員有事出門,吳兆騫還會賦詩送別

清朝流放地寧古塔,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八月還下雪,得穿三層棉襖

來到這裡的不僅有流人,還有的是披甲為奴,是最慘的一種待遇。其實也就是成為披甲人的奴才。披甲人是啥呢,其實就是還沒有入關前的八旗軍。

這就比較可怕了,基本上一輩子都是奴才。最殘酷的是,家中的後代也是奴才,世代給人當牛做馬,永無出頭之日。這些披甲人的也是一介武夫,素質什麼基本上估計是不高,自然是想怎麼折磨你,就能怎麼折磨你。

當然,大部分的流人來到這裡是可以生活下去的。這些流人大部分是知識分子,不僅為當地的文化,還為寧古塔的經濟、農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清朝流放地寧古塔,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八月還下雪,得穿三層棉襖

像吳兆騫是一介文人,來到寧古塔之後,想要討要生活。當地的將軍欣賞他的才華,就成為了他家的私人教師,給他家的兩個兒子教書,生活自然也是挺滋潤的。楊越來到寧古塔之後,還帶來了大量的圖書典籍,給當地的傳看。楊越的商業頭腦也不錯,後來還透過經商,發家致富,基本上算是脫貧了。

方拱乾在來到寧古塔之後,當地分給他一塊地,給他們種子種地,日子過得還可以,還寫出了《絕域紀略》等優秀的作品。除了方拱乾之外,來到這裡的流民在寧古塔耕作,成為了當時農業發展的主力軍。正是在他們的辛勤勞作之下,使得當地的農業有了改善。

清朝流放地寧古塔,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八月還下雪,得穿三層棉襖

結語

所以說,寧古塔這個地方除了天氣差,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可吐槽的地方。但畢竟戴罪之身才能來的地方,再加上人生來的自尊心,寧古塔自然就成為了人們避而遠之的地方。但正是這麼多戴罪之身的流人,反而是寧古塔開發當地的主力軍。

《清實錄》

吳桭臣:《寧古塔記略》

楊賓:《柳邊紀略》

邱廣軍、於維、張牧笛:《流人與清初寧古塔旗人社會變遷》

王岸英、黃錫惠:《“寧古塔”地名的翻譯與考證》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