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顛覆認知,蚩尤是黃帝之子?逐鹿之戰竟是父子相殘

在我國神話傳說和歷史記載中,都有上古時期的存在,雖然不被世界認可,但人們都相信三皇五帝的存在。

黃帝與蚩尤從衰敗的炎帝部落中分裂而出,形成三方割據,彼此之間互相攻伐,這也就是上古版的三國鼎立。

可惜的是炎帝部落過於衰弱 ,先後被兩部擊敗,但相比於蚩尤,黃帝就顯得聰明許多,在戰勝炎帝部落後,又與其聯盟,最終導致蚩尤戰敗。

清華簡顛覆認知,蚩尤是黃帝之子?逐鹿之戰竟是父子相殘

不論是在神話傳說中,還是史書記載,黃帝和蚩尤一直都是互相對立的,代表著不同的部落,黃帝相較於蚩尤更加大義凜然,蚩尤部族的人則是顯得野蠻兇殘。

蚩尤部族被打敗後,族人四散,人們認為蚩尤是苗人,或者是東夷人,根據現代考古發現,部分學者認為蚩尤很可能是良渚人的後人。

總之不論是在哪個體系傳說,或是史料記載中,蚩尤和黃帝絕對不是同一部族的人,只能說都是上古華夏民族中的不同分支。

清華簡顛覆認知,蚩尤是黃帝之子?逐鹿之戰竟是父子相殘

但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很多曾經被埋藏的真相逐漸被髮掘而出,現代人更加了解那段幾乎空白的歷史,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多年前清華大學入藏了大約2500枚戰國竹簡,這就是“清華簡”,“清華簡”是戰國中晚期的文物,其中還有大量殘斷簡。

因為“清華簡”在秦朝之前就已經被埋藏在地底,因此沒有受到“焚書坑儒”的影響,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先秦古籍的原貌。

清華簡顛覆認知,蚩尤是黃帝之子?逐鹿之戰竟是父子相殘

在“清華簡”第十一輯中,收入了一種長篇文獻——《五紀》,包含鄉村的126支簡大約4450字。

如果再加上殘損的部分,這篇文獻接近五千言,與《道德經》相近,可以說是目前為止出土的篇幅最大的戰國竹簡之一。

《五紀》堪稱是戰國時期的“百科全書”,記載相當全面,在其中還有顛覆人們認知的記載——“黃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長成人,乃作為五兵”。

“黃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長成人,乃作為五兵”的意思就是說蚩尤是黃帝的兒子,雖然在此前很多史料中,對於蚩尤身世的各種記載說法很多,但這種還是第一次出現。

《史記》曾有記載“蚩尤畔父,黃帝涉江”,這麼多年來,人們一直不能理解其中深意,直至“清華簡”中提出“黃帝有子曰蚩尤”,從這句話看來,所表達的意思就是蚩尤是黃帝的兒子,成年之後作兵叛父。

可見對於蚩尤是黃帝兒子這件事,到了漢朝還有流傳,只是到了現代,這種傳言因為缺乏史料印證逐漸消失。

在傳統觀念中,發生在至今約5000年左右的,黃帝和蚩尤之間發生的逐鹿之戰,黃帝率部族擊敗蚩尤,奠定了我國民族形成的基本歷史格局,而炎黃子孫則是成為所有中華兒子的代號。

但若“清華簡”中記載的是真實歷史,那麼逐鹿之戰就是一場父子相殘的殘酷戰爭,當年不論是誰勝,不論是哪個部族,我們依舊是炎黃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