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亭 | 冬季關節病該如何調養?補腎調肝是關鍵

風溼亭 | 冬季關節病該如何調養?補腎調肝是關鍵

開欄語:

人們常說的風溼,中醫稱之為“痺病”,其發生與人體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溼、熱之邪密切相關。如何顧護正氣,有效避免外邪的入侵?《風溼亭》將定期推送有關風溼防與治的科普知識,教您遠離風溼,為筋骨強壯保駕護航!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風溼科主任醫師 何羿婷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使人體氣血執行不暢,稍不注意,關節病便很容易復發或者加重。《黃帝內經》雲:“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萎厥,奉生者少。”所以到了寒冷冬季,關節病患者該如何調養呢?

中醫裡常說,“肝藏血,腎藏精;肝主筋,腎主骨”,筋骨的強弱與肝腎密切相關,因此調養肝腎對關節方面的疾病尤為關鍵。此外,冬天主藏,腎亦主藏,腎和冬天相應,所以到了冬天,關節病的調養更應補腎調肝。

風溼亭 | 冬季關節病該如何調養?補腎調肝是關鍵

那麼,究竟該如何調養?

一、飲食調養

1。適宜進食的蔬菜有:洋蔥、山藥、絲瓜、芡實、蘿蔔、南瓜、栗子、黑木耳、海帶等。其中,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性平,不燥不膩,具有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的功效。絲瓜則入肝經,具有祛風通絡,治療骨節疼痛的作用。黑木耳性味甘平,具有滋陰補血、活血化瘀等功效,關節得到血的滋養,活動自然更加流利順暢了。板栗性味甘溫,具有健脾養胃、止咳化痰、補腎強筋等功效,對脾胃虛弱、腎陽不足之人來說,是很好的補品。

2。適宜進食的肉類有:黃鱔、泥鰍、鱸魚、草魚、鯽魚等。其中,中醫認為黃鱔擅補虛損,祛風溼,對風溼所致的關節病有一定的幫助。鯽魚則具有和五臟、通血脈、利水的功效,對關節痛或腫脹的情況會有一定的幫助。

3。適宜進食的水果類有:桑葚、黑芝麻、葡萄、紅棗等。其中桑葚、黑芝麻都是黑色的,中醫講腎的主色為黑色,不難理解它有補腎益精,強壯筋骨的作用了。葡萄味甘、平,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作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它可治療筋骨溼痺。紅棗則能生血,筋骨關節得到血的滋養自然能夠活動自如。

二、按摩

《黃帝內經》中提到“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意思是透過在面板表面進行按、捏、揉、推等手法作用於人體穴位、經絡,可達到疏通經絡、滑利關節的作用。

1。按揉脊柱

脊柱是人體督脈循行的重要部位,督脈起於胞中,上行屬腦,與足厥陰肝經會於巔頂,與肝腎密切相關,因此督脈虛衰則容易腰脊痠軟,脊背屈伸不利。

在這裡建議按揉脊柱旁開0。5寸的位置進行按揉,因為此處為17對夾脊穴所在之處,按揉此處可溝通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既起到按揉督脈的效果,又可連通膀胱經的背俞穴,對臟腑進行調節,與單單按揉脊柱相比,可以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所以可以叫家人幫忙沿脊柱部位,由上至下進行按揉,適度按揉,可以將按揉時間控制在15分鐘內,動作宜輕柔,切不可用力過猛。

2。按揉穴位(一般為近端取穴)

①下肢關節痛:可以按揉陽陵泉、內外膝眼等穴。

陽陵泉穴: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內外膝眼取穴:膝蓋內外側兩個凹陷處。

②上肢關節痛:可以按揉手三里、尺澤、肩髃等穴。

手三里取穴:前臂背面橈側,肘橫紋下2寸。

尺澤取穴: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肌腱橈側凹陷處。

肩髃取穴:上臂外展至水平位,肩部高骨外可見2個凹陷,前面的凹陷即使本穴。

③頸部關節不適:可以按揉雙側天柱、風池等穴。

天柱取穴:正坐低頭,可觸控到頸後部有兩條大筋,該大筋外側緣、後髮際緣可觸及一凹陷,即為本穴。

風池取穴: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與耳垂齊平的兩個凹陷處。

風溼亭 | 冬季關節病該如何調養?補腎調肝是關鍵

三、沐足

晚上睡前沐足,用溫水泡足,可以促進全身氣血執行,祛除寒冷。

常用沐足中藥方:紅花、花椒各15克,威靈仙、艾葉、生薑各30克,水溫大概38℃至40℃,沐足時水沒過腳踝,泡20分鐘即可。

四、體育鍛煉

冬天萬物潛藏,人體的陽氣也藏在人體內部。患者可以在早上9-10點太陽下適當打八段錦、太極等,使自己感覺全身溫暖,微微汗出為宜,這樣可以讓潛藏在體內的陽氣得到適當舒展,溫養全身。

關節病想要好,當是三分治,七分養。除了以上給大家推薦的小妙招外,還有很多調養關節方法,大家可以繼續關注風溼亭,這裡還有很多幹貨哦!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風溼科 何曉紅 彭中應

執行編輯:劉文婷

稽核校對:莊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