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一蹶不振的原因,真的是官渡之戰後,折損了十萬將士嗎?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歷史,瞭解歷史。

袁軍覆滅了,袁紹敗了,很多人都說袁某人之敗,就是敗於官渡。真的是這樣嗎?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對此戰之後各方勢力進行一次對比,否則很難說這就是事實。那麼此戰之後,袁軍的勢力究竟如何呢?從相關的文字材料中可以發現,在被曹操打敗之後,實力方面袁紹的確有所下降。

袁紹一蹶不振的原因,真的是官渡之戰後,折損了十萬將士嗎?

因為此戰之後,無論是從士兵數量方面來講、還是從勢力以及影響力這兩個方面來講,袁軍還是在曹某人之上的。首先就士兵數量而言,袁軍依然有十幾萬的軍隊,這是有史料依據的。因為在發兵官渡之前,袁紹並沒有將其所有的軍隊都拉出來,而是讓其兩個兒子留守,並且各自帶領了5萬以上的將士。其次,從勢力範圍而言,袁紹敗逃之後,其依然擁有很大的勢力範圍,而且這些地區地產豐富,袁軍就算不再進攻,而只要守住這些地區就可以讓袁軍成為一股勢力,並與其他各方抗衡。最後,就影響力而言,袁某人的口碑一直都非常好,據記載,袁紹死後很多百姓都自發地為其送行,如此就足以說明,袁某人還是很有影響力的。那麼既然如此,為何袁軍在此戰之後就再也沒有做出什麼戰績呢?顯然,這其中還有其他的原因。

袁軍覆滅,袁紹之個人原因之一。袁紹是袁軍的統帥,而在官渡失利之後,立刻陷入了憂憤,進而導致元軍失去了向心力,如此也就是說,袁某人的個人原因是導致袁軍迅速覆滅的主要歸因。

袁紹一蹶不振的原因,真的是官渡之戰後,折損了十萬將士嗎?

袁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非常順利且從未遇到過挫折的人,官渡之戰是袁某人此生唯一的一次失敗,而且是一次非常大的挫折,所以很容易因為失敗而陷入抑鬱,在憤懣中死去。袁紹的出身非常不錯,雖然是其父小妾所生,但是卻是一個大帥哥。成年之後,袁紹混的也非常順利,做了幾件非常有面子的大事,比如誅殺當權宦官、擊潰董卓、統一河北等等,這些事情都非常的順利。如此也就是說,在官渡失利之前,袁某人幾乎是從未有遇到什麼大的挫折,如此必然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認為自己無敵手,這些都為其日後的失敗以及失敗之後的憤懣而亡埋下了伏筆。

相比之下,曹某人就要比袁紹具有更好的抗壓能力了。從成人開始,到在官渡之地和袁某人決戰之前,曹某人幾乎是做什麼,什麼都不成的人,所以失敗對於曹某人來講,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動不動就要經歷一次。所以其在赤壁經歷了和袁紹同樣的失敗之後,依然可以一遍狂笑一邊逃跑。從這就可以看出曹某人和袁某人之間的區別。顯然,如果袁紹和曹某人一樣,臉皮稍微厚一點,就可以想象官渡戰勝之後,曹某人的日子可能不會好過。

袁紹一蹶不振的原因,真的是官渡之戰後,折損了十萬將士嗎?

袁軍覆滅,袁紹之個人原因之二。很多人都說,袁紹死後,袁軍之所以會如此迅速的覆滅,是因為內部的原因,也就是袁某人的兩個兒子之間的互鬥。顯然這是事實,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個責任也需要歸咎到袁某人身上。事情是這樣的,由於袁某人非常疼愛他的小兒子,所以其在臨時的時候就將自己的位置傳給了小兒子。顯然,這樣的安排必然會有人表示不服,這個人就是其大兒子。所以在袁紹死後,由於其大小兒子各自都掌握了大量的軍事力量,為了爭奪最高的權利,彼此經常發生戰爭,如此導致的結果就是,袁軍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內耗,軍士也不再齊心,覆滅是遲早的事情。

袁軍覆滅的外部原因。袁紹死後,其兩個兒子又不爭氣,同時又沒有足夠的威望,如此導致的結果就是袁紹舊部各自開始都有了自己的打算,甚至有很多人想要取代袁紹的位置。如此之局面,袁軍哪有不覆滅的道理。

袁紹一蹶不振的原因,真的是官渡之戰後,折損了十萬將士嗎?

以上,說明袁軍的覆滅很大一部分責任都需要袁紹來承擔,由於其心胸的狹窄,導致其不能夠很好的聽取謀臣的建議,最後兵敗;由於其自身的脆弱,導致其在小敗之後就陷入了憤懣和死亡,導致強大的袁軍不再有士氣;由於其違背正統的傳承秩序,導致沒有安排好後面的事情,讓袁軍最後的希望都被浪費掉了。如此而言,袁軍的覆滅其實不是從官渡失利開始。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