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發掘7000年古遺址,佔地約2.5萬平,出土最早的稻穀脫殼工具

一萬年到底有多久?在一萬年以前,地球處於是新石器時代,是母系社會晚期,那個時候有些物種剛剛滅絕,有些物種所剩稀少。在這個時候,仙居縣下湯村這個地方還沒有被命名,但是已經有人類在這裡居住了。在這個地方,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得非常安逸幸福。

仙居發掘7000年古遺址,佔地約2.5萬平,出土最早的稻穀脫殼工具

直到上世紀八年代,考古學家在這裡發掘了下湯村古文化遺址。這個古遺址位於台州仙居橫溪鎮下湯村,整個面積約2。5萬平方米,距今6000至7000年,文化層厚度也達到了一米半深。在當時,考古學家把這個地方作為重點保護單位,沒有給予勘探。

在2014年的時候,考古隊員們才對這裡展開了深入發掘工作。 與以往考古挖掘相比,下湯古文化遺址挖掘面積比較小,考古學家在挖掘過程中,發現了這座古文化遺址中有很多豐富的遺物。比如大量的石器和陶器,這些遺物證明了下湯是一處儲存較好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

仙居發掘7000年古遺址,佔地約2.5萬平,出土最早的稻穀脫殼工具

從整體格局來看,考古學家發現下湯遺址包含了三個文化部分,分別是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和馬橋文化三個階段,這些文化遺址都距今有3000至9000多年的歷史。

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學家還找到了很多上山文化時期的石製品,尤其是出土很多的磨盤等,都從另外一方面反映了下湯原始農業特徵。

仙居發掘7000年古遺址,佔地約2.5萬平,出土最早的稻穀脫殼工具

此外,考古學家發現在眾多石器中主要有石斧、石錛、石鑿等工具20多種,陶器有盤、罐、缽、盆等盛器;有鼎、釜等炊具;其中石磨盤、石磨棒、石磨球等是浙江首次發現。

大量的生產工具出土以後,說明了在當時下湯古人已經會製造這些生產工具,他們分工明細,長期深居在大山中脫離外界平原生活,過著安定的生活。

仙居發掘7000年古遺址,佔地約2.5萬平,出土最早的稻穀脫殼工具

講到這裡,有人會問道:“下湯古代先人以耕作稻穀為主,他們是如何食用這些稻穀,如何碾成末呢?穀殼又是怎麼去掉的呢?”

其實,在以前河姆渡文化時期的時候,就已經出土很多稻穀,說明當時的古人們早已會食用這些稻穀。而河姆渡文化時期古人會食用這些稻穀,所有的方式方法都跟下湯古代先人有關。

仙居發掘7000年古遺址,佔地約2.5萬平,出土最早的稻穀脫殼工具

因為在下湯遺址中,考古專家發現了石磨盤和石磨棒,在當時他們就是利用這種新石器時代加工穀物的工具,食用稻穀的。先收穫了穀物之後,將其放在石磨盤上,手持石磨棒在磨盤上來回研磨,使穀粒脫去外殼成為大米。

仙居發掘7000年古遺址,佔地約2.5萬平,出土最早的稻穀脫殼工具

如今下湯文化遺址這項重大發現,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稻穀脫殼工具。

如今考古學家認為下湯古文化遺址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從這裡出土的文物是我國最具規模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群之一,它把整個江浙文明發展史,推到一萬年前,同時也向我們證實了江浙這片熱土是世界稻作農業文明的發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