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中,蜀漢最多損失五萬兵馬,為何之後就一蹶不振了?

夷陵之戰: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蜀漢章武元年(西曆221),漢朝宗室劉備以“曹丕篡漢,延續漢家統治”為名,在益州稱帝。

而劉備的立國基礎,是以討伐亂臣賊子曹操、曹丕父子的名義,因此理論上說,曹魏政權是蜀漢的首要敵人。但是劉備登基後,第一件事並非討伐北方的曹魏,而是東征江東的孫權。

劉備之所以如此,並非劉備昏聵,也並非民間所說的為了顧全桃園三結義之情(此前劉備的結拜兄弟關羽被孫權俘殺),而是為了奪回荊州。因為蜀漢的戰略計劃是:以益州和荊州作為根據地,北伐曹魏。

夷陵之戰中,蜀漢最多損失五萬兵馬,為何之後就一蹶不振了?

為此,劉備登基後,就迫不及待的對孫權集團發動討伐,最終,在夷陵之戰中,劉備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而劉備自己也倉皇逃到白帝城,最終含恨而終。

一般認為,夷陵之戰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夷陵之戰的影響

夷陵之戰之前,蜀漢政權的實力僅次於曹魏政權,而隨著夷陵之戰的結束,蜀漢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蜀漢也由此淪為三國中國力最弱的一方,甚至在整個劉禪時代,蜀漢得以存活,是在和東吳合力抗曹的基礎上而實現的。

甚至直到曹魏進入曹睿時代,蜀漢朝廷才得以從夷陵之戰帶來的負面影響中走出來,並開始了第一次對曹魏的北伐戰爭,但即便這樣,蜀漢的國力,直到滅亡為止,也沒能恢復到夷陵之戰之前的巔峰狀態。

夷陵之戰中,蜀漢最多損失五萬兵馬,為何之後就一蹶不振了?

夷陵之戰因何給蜀漢留下嚴重後遺症

而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夷陵之戰中,蜀漢方面損失軍隊大約五萬餘人,而為什麼損失這五萬餘人,給蜀漢帶來了不可逆的傷害?

個人感覺,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點。時代背景。蜀漢的建立,是在漢末大動亂的基礎上。東漢末年,隨著黃巾起義的爆發,東漢朝廷對整個帝國的統治陷入失控狀態,軍閥混戰、盜匪橫行,導致天下人口十不存一,從這個大背景來說,五萬精壯並非一個小數目。

夷陵之戰中,蜀漢最多損失五萬兵馬,為何之後就一蹶不振了?

第三點。人才問題。蜀漢和東吳在人才培養方面,遠遠不敵曹魏政權。而古代政權之間的較量,人才優勢也對後續的較量產生重要影響。而夷陵之戰,最終導致蜀漢政權大量的軍事人才或者戰死沙場,或者投降蜀漢的敵對政權,最終導致蜀漢在夷陵之戰後無人可用,甚至連蜀漢後期的頂樑柱姜維,都是來自曹魏的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