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趁亂攻燕,卻被燕記恨陷害,成為眾矢之的

齊國趁亂攻燕,卻被燕記恨陷害,成為眾矢之的

這是史說星語的第376篇原創文章

話說,戰國中後期,東方的齊國與西方的秦國並霸東西,秦昭襄王還曾派魏冉去邀請齊湣王並稱東西兩帝。可見當時中原地域的各國處境之艱難,同時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也讓趙國身居強國之列,毗鄰齊、趙兩大強國的燕國則危機重重,因諸子奪位引發內亂,便招來了齊國這頭餓狼。

齊國趁亂攻燕,卻被燕記恨陷害,成為眾矢之的

燕王噲七年(前314年),燕國因爭奪君位內亂。齊宣王採納孟軻的建議,派匡章率“五都之兵(國家常備軍)”和“北地之眾(地方軍)”攻燕;中山國亦派相邦司馬賙(zhōu周)率“三軍之眾”攻燕。

齊國趁亂攻燕,卻被燕記恨陷害,成為眾矢之的

由於燕國軍民痛恨當時統治者子之的暴政,士卒不願作戰,齊軍進展順利,50天即攻佔了燕都薊城(今北京),殺子之及燕王噲。中山亦攻佔部分城邑。齊軍在燕行為殘暴,遭到燕國軍民的反抗,被迫撤軍,中山軍亦隨之退走。趙將樂池護送燕公子職由韓返燕,立以為王,即燕昭王。

齊國趁亂攻燕,卻被燕記恨陷害,成為眾矢之的

昭王即位後,決心報齊破國之恥,禮賢下士,廣招人才,蘇秦、樂毅、鄒衍、劇辛等一些優秀的軍政人才紛紛入燕。經過數年的經營,“燕國殷富,士卒樂軼輕戰(不怕作戰)”。燕昭王與蘇秦秘密商討打擊齊國的戰略方針。蘇秦認為應誘使齊國“西勞於宋,南罷(疲)於楚,則齊軍可敗,河間可取”。但當務之急是先破壞齊、趙可能出現的聯合,因為趙國距燕最近,如果“齊趙循善,燕之大禍”。因此,燕決定讓蘇秦“陰出使”齊,也就是去齊作間諜活動,首要目標是“惡齊趙之交”,而公開的使命則是“循齊”,即加強燕、齊之間的關係。

齊國趁亂攻燕,卻被燕記恨陷害,成為眾矢之的

蘇秦在齊活動多年,始終未能達到目的,燕昭王十七年(前295年),卻發生了齊攻燕的權之戰。權(今河北完縣西北)是燕的邊陲重鎮,也是齊、趙制燕的必爭之地。齊為確實控制燕國,才發動了這次戰爭,結果燕軍被殲10萬,被俘2將,蘇秦也離齊返燕。

齊國趁亂攻燕,卻被燕記恨陷害,成為眾矢之的

燕昭王並未因“權之難”稍減復仇之心,反而更為迫切。當秦昭王拉攏齊湣王共同稱帝,準備瓜分趙國之際,燕昭王急派蘇秦再次使齊,遊說齊湣王改變攻趙為合縱攻秦。齊湣王只圖眼前之利,墮入蘇秦的圈套而不知。這樣,既加劇了齊、秦的矛盾,又達到了誘齊滅宋以使天下攻齊的既定目的。

五國合縱攻秦不戰而終的次年(前286年),齊滅了宋國,並獲得宋國過去佔有的楚之淮水北部地區,聲威之盛一時無與倫比。史稱:“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魏、趙、韓),欲以並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各國為了自保,紛紛反齊。燕國多年來所追求的陷齊於孤危的形勢出現了。

齊國趁亂攻燕,卻被燕記恨陷害,成為眾矢之的

燕昭王與亞卿樂毅商討攻齊之計,樂毅認為齊國地大人眾,必須聯合趙、楚、魏才能成功。樂毅是魏國名將樂羊的後裔,曾為趙國的大臣,趙武靈王去世後才來燕國,與趙、魏兩國均有關係。燕昭王除派使者與魏、楚聯絡外,還專派樂毅赴趙,與趙定合縱之約,並促使趙國勸說秦國伐齊。於是各國都同意參加攻齊的合縱。

齊國趁亂攻燕,卻被燕記恨陷害,成為眾矢之的

秦和齊是當時對峙的兩個最強大的國家,各國攻齊必須借秦之力。連從齊國出亡魏國為相的孟嘗君田文也勸說秦國的專政大臣魏冉合縱攻齊。對秦國來說,借天下合縱之力摧毀最強大的敵手齊國,是求之不得的好機會,而魏冉又早就對宋國的商業名城陶邑垂涎三尺。

齊國趁亂攻燕,卻被燕記恨陷害,成為眾矢之的

於是,秦昭王便乘機以盟主身份正式出面組織合縱攻齊。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年)他與楚頃襄王在宛相會,與趙惠文王在中陽相會。為了號召天下,秦還帶頭攻齊,命蒙驁率軍越過韓、魏的土地攻佔了齊的九城,改為秦的九縣。次年(前284年),秦昭王又與魏昭王在宜陽相會。燕昭王也入趙見趙惠文王再度訂約。燕、趙、秦、韓、魏五國合縱順利形成。燕國的夙願終於得以實現,齊國成了眾矢之的!

如何看待燕國復仇

評論區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