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金國佔領區的百姓,真實情況怎樣,他們願意回宋朝嗎!

當金國佔領北宋的大片土地後,在這些佔領區裡,原本屬於宋朝的百姓,就變成了金國的百姓。那麼,這些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生活在金國佔領區的百姓,真實情況怎樣,他們願意回宋朝嗎!

關於這一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情況,金國史料裡面記載得比較少。當然了,金國的史料本來就少。不過,南宋的史料裡記載的則比較多。在南宋的各種史料裡,這一部分老百姓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天天盼望著南宋的統治者能夠打過去,把他們拯救出來。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南宋認為,這就是這一部分老百姓真實生活、真實心態的寫照。

那麼,這些百姓真實生活的情況,是不是這樣的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歷史事實來分析。

第一個歷史事實:金國佔領區的老百姓,很快就放棄了反抗。

金國佔領了北宋的大片土地後,當初為什麼要連續扶持偽楚、偽齊兩個傀儡政權,用他們來管理黃河以南的地區?就是因為這些被佔領區的老百姓,一直在反抗。金國害怕這種劇烈的反抗,不想直接面對這種反抗,所以要找傀儡政權來緩衝一下。

但也就不到十年的時間,金國就把這種傀儡政權給取消了。為什麼會取消?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在這十年的時間內,反抗漸漸平息下來。金國用不著那樣的緩衝,可以直接統治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下面會接著分析。

生活在金國佔領區的百姓,真實情況怎樣,他們願意回宋朝嗎!

第二個歷史事實:南宋的兩次北伐戰爭,都得不到金國佔領區老百姓的支援。

從宋孝宗到宋寧宗,南宋組織了兩次北伐戰爭,試圖收復國土。結果是,這兩次北伐戰爭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但是得不到金國戰領區內老百姓的支援,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南宋的這兩次北伐戰爭,其實是比較尷尬的。你要去解救人家於水深火熱之中,照理說,那塊土地上的老百姓應該大力支援,送錢送糧,簞食壺漿,甚至應該組織隊伍,裡應外合,和南宋的軍隊一起對抗金國。但事實上是毫無行動,那塊土地上的老百姓沒有任何表示,反而積極參加金國的軍隊,抵抗南宋的“入侵”,把南宋給打了回去。

那麼,金國佔領區上的所謂“遺民”,為什麼並沒有“淚盡胡塵裡”的那種感覺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金國的漢化政策做得非常好。

金國是少數民族政權中漢化程度最高的一個朝代。清朝也漢化,但是清朝卻保留了滿人的大量特權,而且對漢人實行剃髮易服這樣一些殘酷措施。金國剛開始也做過,但很快就取消了。其朝廷官制的配備、地方的管理,包括教育各方面,都是照搬漢人的。以至於後來大量的金國知識分子去蒙古提倡漢化,這些知識分子中,就包括耶律楚材在內的大量的女真人。

正因為金國的漢化程度很高。所以對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這不過就是改朝換代,換一個統治者而已。

生活在金國佔領區的百姓,真實情況怎樣,他們願意回宋朝嗎!

二、南宋統治者的做法寒了“遺民”們的心。

正當金國佔領區的老百姓高歌猛進,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抗金斗爭的時候,南宋統治者為了個人目的,卻反其道而行之,強行扼殺了抗金力量。他們殺了岳飛及岳家軍骨幹張憲、岳雲,解散了這支最厲害的抗金力量。又遏制韓世忠、張浚等抗金力量的活動。同時,主動和金國進行“紹興和議”,把岳飛等人好不容易收復回到的唐、鄧等州的土地,又送給金國,而且還豪爽地答應了金國關於銀絹的鉅額索求。

宋高宗透過“紹興和議”,把他的母親韋太后迎回了國內,卻把金國佔領區的老百姓給遺棄了。

既然南宋已經把那部分老百姓給遺棄了,那一部分老百姓,為什麼還要死心塌地要求迴歸南宋的統治呢?

三、南宋對老百姓稅賦的收取比金國重。

北宋的時候,燕雲十六州上就已經是實際的例子。當年蘇澈訪問遼國回來後,就向北宋皇帝彙報了這樣一種情況,說遼國給燕雲十六州百姓的稅賦,比北宋的輕,燕雲十六州的百姓並不願意迴歸。

不只是遼國,金國也是一樣。他們對佔領區老百姓稅賦的收取,也比南宋的輕。因為南宋的老百姓不僅要給皇家上交稅賦,還要籌集給金國的“歲貢”,而且還要準備戰爭的開銷。所承擔的部分,比金國老百姓要多很多。

既然在金國所交的稅賦比在南宋低,那部分老百姓,當然就不願意迴歸了。

四、老百姓並不願意打仗。

南宋後來發動的兩次北伐戰爭,對於金國佔領區的老百姓來說,其實是一種災難。他們並不願意打仗,他們更願意安靜地生產勞作。所以,在情感上,這裡的老百姓是牴觸南宋挑起戰爭的,他們當然不願意幫助南宋軍隊了。

總之,南宋人對於生活在金國佔領區的老百姓的情況,顯然是一種誤判,是一種一廂情願。之所以會這樣,都是南宋自身沒做好的原因。

(參考資料:《宋史》《金史》《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