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何能在貪官橫行的清朝官場上,成為一名清官?

作者:

客多(媒體人、歷史文化研究者,著有《曾國藩心學》、《曾國藩官場營銷學》、《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曾國藩權謀術》等等)

有讀者私信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曾國藩為何能在貪官橫行的清朝官場上,成為一名清官?

這個問題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官場上的人格外關心。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清朝黑暗、腐朽、貪官多如牛毛的官場中,曾國藩為何沒有被同化,他到底練就了怎樣的金剛不壞之身?

家風,能影響每個人的一生。曾國藩入朝為官時,無論是對道光皇帝,還是和朝中的朋友們聊天,他都認為自己是曾參的第七十代後人。

曾參是誰?曾國藩為何要將如此一個古人抬出來?

曾國藩為何能在貪官橫行的清朝官場上,成為一名清官?

曾參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儒之一,他是孔子晚年的弟子,是“七十二賢”之一,參與編寫了《論語》等儒家經典。可以想象,曾國藩的祖先是如此一個大思想家,他能不自豪嗎?

曾國藩是不是曾參的後人,沒有任何人會去考究,這僅僅是他進入官場時的一種營銷技巧,其目的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家風是純正的。關於曾國藩在官場上的營銷方式,在我的《曾國藩官場營銷學》中有更為詳細的講解,這裡不再重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專欄中閱讀。

從曾國藩的日記、書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祖父曾星岡對他的影響很大,曾國藩後來所作的家訓中,都是從祖父的諄諄教誨中進行總結。

曾星岡十分勤勞,靠自己的一雙手創下了一份基業,曾國藩考中進士,成為翰林後,曾星岡就告誡家人:

寬一(曾國藩小名)雖點翰林,我家仍靠作田為業,不可靠他吃飯。

曾國藩成為大清的官員後,曾星岡特意叮囑:

爾的官是做不盡的,爾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滿招損,謙受益,爾若不傲,更好全了。

曾星岡是一個樸實的農民,他留下的這些家訓,讓曾國藩銘記於心,一心想做一個好官。

曾國藩雖然是理學大師,但從他的為官方式來看,完全是對王陽明心學思想的實踐。這也不奇怪,畢竟,理學、心學都是儒家學說,而曾國藩是儒家文化的捍衛者,他在和與太平天國的戰爭中,就是打著捍衛儒家文化的旗幟,吸引了當時很多有膽有識的人跟隨他。

為何說心學思想成為曾國藩為官的指導思想?兩方面的原因:

曾國藩為何能在貪官橫行的清朝官場上,成為一名清官?

一是王陽明心學思想對曾國藩的影響很大。曾國藩接觸王陽明心學的時間,是進入翰林院工作後,當他讀了《傳習錄》後,心靈受到強烈的衝擊,也立志做一個“內聖外王”的人。

二是心學思想成就了曾國藩的功績。在心學思想的實踐運用中,曾國藩的心學思想自成體系,更注重經世致用。

我們舉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

比如在人才的使用上,如果對人才單純講“良知”,就顯得很空洞,沒有任何一個人不認為自己有良知,除非他的精神有問題。曾國藩並沒有對任何一個人講良知,認為他們應該為朝廷、為江山社稷貢獻自己的青春和熱心,否則,就是良知被矇蔽了。

曾國藩為何能在貪官橫行的清朝官場上,成為一名清官?

曾國藩是用“名”和“利”來滿足每個人內心的良知,對文人,儘量給予他們名聲,對武將,則儘量滿足他們對金錢的渴望。

曾國藩和王陽明不同,他不是傳道之人,他只是心學思想的受益者,在和官員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曾國藩不會去左右他人的想法,他採取的是“和光同塵”的模式,即只要能幫助他成為一個“內聖外王”的人,他不在意對方是小人還是君子。這種方式,讓曾國藩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援和幫助,成就了他的一生。

曾國藩為何能在貪官橫行的清朝官場上,成為一名清官?

曾國藩之所以能在貪官橫行的官場上,成為一名清官,其實,都與他內心強大有很大關係,因為,他要成為聖人。不貪,僅僅是聖人的一個基本要求罷了。當心學修煉到一定程度後,內心強大也就水到渠成了。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