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延伸出來,一個民族最重要的也是這兩方面,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可偏廢。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那麼,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又是什麼呢?

古今中外,無數學者專家都在研究這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精神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是崇尚天人合一嗎?是不是一直都講究中庸平和之道?近代國人的麻木不仁是不是古代國人也是這樣?如果不是的話,那麼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程序中,民族精神是不是也會改變?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才改變的?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其實早就有學者將中國漫長的歷史進行了劃分,其中最為簡單的劃分就是根據不同的歷史階段,劃分為兩種: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所謂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不僅包括了騎射這兩項運動,還包括了數這個在近代社會之前的古代社會非常忽視的科目。

先秦的讀書人,沒有一手像樣的射箭或者駕車的功夫,都不好意思出門。

就連咱們的至聖先師孔夫子都是一手拿《春秋》,一手拎著劍,帶著三千弟子,在春秋那個亂世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三千弟子包括子路這樣的將才都在孔夫子手下當弟子),要是孔夫子武力值低了,估計都沒人相信。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到了秦朝,彪悍尚武的風氣更盛。其實很好理解,秦國出身西北邊陲之地,本就民風彪悍;加上在當時,全天下所有國家都尚武的環境下,還能脫穎而出,一統天下,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王朝,秦是一個徹徹底底的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不論是秦人的彪悍尚武,還是秦國制定的軍功爵位授田制度,都證明了,

漢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王朝發展的巔峰時期,漢朝時期的人民,距離秦朝不遠,雖然他們推翻了秦朝,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他們同是也是秦人的繼承者與弘揚者,包括秦人那種尚武鐵血的性格。

而且

為什麼漢人就變得文武雙全了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早期的儒家雖然也是一個尚武的學說(那時候信奉的不是《春秋左傳》,而是《春秋公羊傳》,講究大復仇思想),但是相對於法家、墨家來說,的確溫柔的多,也更受統治階層的歡迎,這對封建統治者的地位穩固起到極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儒家提供了一整套系統的教育體系: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這不可避免地削減了漢人的尚武精神。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秦漢時期,是中華民族對外態度最為強硬的時代。

那時候盛行

在這個時期,就連孔夫子都標榜

當時中華民族的脊樑是全世界最直的,也是最硬的,因為這是用赫赫戰功打出來的。

但是到了宋朝,趙光義實行

這套政策的主要思路是:

趙光義和他的那些軟骨頭繼承者,直接把中華民族骨子裡的強硬、尚武、血性全給磨沒了。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直到朱洪武出現,才挽救了一些,結果因為大殺功臣,中華民族的血性再次受到重大打擊。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種種因素,導致中華民族的精神逐漸從強硬鐵血走向溫和軟弱,脊樑也越來越彎,越來越軟。

但是中華民族骨子裡的血性並沒有消失,只是被統治者消磨了,變弱了。

因為那個尚武血性的儒家思想異化了,因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強大矇蔽了雙眼,因為統治者只需要一群溫順的綿羊。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直到西方的工業革命爆發,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開啟中國封閉已久的國門,把走向中世紀的中國直接拉進殘酷的近代世界,並一刀刀的割中華民族的肉,中國人這才幡然醒悟:原來我們已經如此弱小,如此落後,如果不迎頭趕上,那麼中華民族將消失在世界各民族之列。

中華民族開始了自救之旅。

春秋公羊派開始復甦,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公羊派在晚清時期開始再次成為中國學術中的主流學派。

然後經過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

終於,在一代代思想家的吶喊下,一代代中華兒女的犧牲下,我們把千百年前就扔掉的尚武精神、血性、脊樑給找了回來!

赫赫武功的中華民族何時變得軟弱的?又是什麼時候找回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