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自身免疫性和自身炎性疾病可能會出現肺部肉芽腫?

肺部肉芽腫性炎症可以是不同疾病的表現,可能由內源性炎症或外部誘因引起。多種不同的基因突變可以使患者易感染肉芽腫病原體,或引起自身炎症性疾病,兩者都會導致肺肉芽腫的表型。遺傳性肺肉芽腫多發生於免疫缺陷和自身炎症狀態。

結節病

結節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其特徵是在受影響的器官中形成肉芽腫,最常見於肺部。

遺傳: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顯示,人類白細胞抗原(HLA)Ⅱ類等位基因和幾個非HLA基因是其易感因素,且具有家族聚集性(若家庭成員罹患此病,則患結節病的風險會增加2-4倍)。

臨床特徵:

PFTs顯示彌散能力降低、限制性肺活量喪失及阻塞性變化。

診斷(實驗室特徵)

:可透過支氣管肺泡灌洗(BAL)以測定,CD4/CD8比值升高的淋巴細胞的增加提示自發消退或治療較為理想,但中性粒細胞增加則提示疾病進展。

影像學:

非壞死性肉芽腫、淋巴細胞浸潤。

組織學:

出現緻密的上皮樣非壞死性肉芽腫,伴不同程度的淋巴細胞性炎症

治療:

皮質類固醇是進行性器官損傷的一線治療方法。長期治療時常聯合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研究和病例表明英夫利昔單抗、利妥昔單抗或JAK抑制劑也可成功治療此類患者(但這些藥物尚未獲批用於此療法)。

Blau綜合徵/早發性結節病

遺傳:

Blau綜合徵及早髮型結節病均是由NOD2(CARDl5)基因突變所致,該基因編碼的NOD2蛋白是先天免疫調節的重要分子之一。宿主對病原體的一種重要的清除機制即是透過啟用NODl和NOD2繼而啟用核因子(NF)-KB訊號通路,開始進行炎性反應。

臨床特徵:

表現為經典三聯症(肉芽腫性多發性關節炎、皮炎、葡萄膜炎),約三分之一至一半的患者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血管炎、動脈高血壓、短暫性神經病、肉芽腫性腎病和肉芽腫性肝病及肺栓塞。

診斷(實驗室特徵)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可溶性白介素-2受體和血清澱粉樣蛋白A水平是診斷結節病的重要引數。支氣管肺泡液成分分析,若淋巴細胞增多>15%,CD4:CD8>3。5:1,提示肺結節病或疾病累及肺部。此外,對於高度懷疑Blau綜合徵/早發性結節病的患者,應進行基因分析。

影像學:

肺部受累較少,HRCT可出現GGOs、微小結節、肉芽腫。

組織學:

非壞死性肉芽腫。

治療:

皮質類固醇、抗腫瘤壞死因子和抗白細胞介素-1治療在抑制炎症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但尚無最佳治療方法。

NOD2相關的自身炎症性疾病(NAID)

遺傳:

由IVS8+NOD2變異或雜合性p。T189M和p。R703C NOD2 變異引起。

臨床特徵:

具有與Blau綜合徵相似的臨床表現,其他症狀可有反覆發熱、體重減輕、非侵蝕性關節炎、肉芽腫性皮炎、肉芽腫性結腸炎及胸膜炎。

診斷(實驗室特徵)

:貧血、白細胞增多、炎性細胞因子升高。

影像學:

GGOs、微小結節、肉芽腫。

組織學:

非壞死性肉芽腫。

治療:

皮質類固醇、柳氮磺吡啶,生物製劑如英夫利昔單抗、託珠單抗和canakinumab有效。

慢性鈹病(CBD )

遺傳

:CBD是一種職業性肺肉芽腫性疾病,具有職業相關的暴露因素,吸入鈹可在具有特定HLA-DPB1多型性和可能的TNF-α多型性的個體中誘導細胞介導的或遲髮型超敏反應。HLA-DPGlu69變異體現在鈹透過與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分子結合引發的INFγ反應。

臨床特徵

:CBD與結節病難以區分,超過6%的結節病患者可能患有CBD,患者最初表現為非特異性症狀,如干咳和呼吸急促,類似於哮喘症狀,但較少出現發熱、疲勞、盜汗和體重減輕。

診斷(實驗室特徵)

:鈹暴露史、鈹淋巴細胞增殖試驗陽性

影像學

:GGOs、結節、葉間隔增厚、支氣管壁增厚、

組織學

:非壞死性肉芽腫、單核細胞浸潤

治療:

首先需減少職業性鈹暴露,並使用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治療,患有難治性疾病或糖皮質激素治療副作用的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治療。

STING相關嬰兒血管病變(SAVI)

遺傳:

編碼STING的TMEM173基因發生突變,使得STING持續活化,最終導致自身炎性綜合徵

臨床特徵

:SAVI患者的STING持續,導致毛細血管炎、早髮型持續發熱、淋巴結病、慢性貧血、發育停滯、間質性和肉芽腫性肺病或肺纖維化,肺部受累是區別於其他干擾素疾病的典型表現。出生後幾周常表現為慢性咳嗽和呼吸急促,6個月內可觀察到面板表現(毛細血管擴張性、膿皰性或水泡性皮疹,主要在手指、鼻子和耳朵等肢端部位,但也可出現於臉頰上)。肺功能測試(PFTs)表現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

診斷(實驗室特徵)

:急性期/炎症引數持續上升

影像學:

CT發現間質性肺疾病(ILD)表現(伴結節、空洞、固定性肺浸潤)。

組織學:

混合淋巴細胞浸潤、間質纖維化、肺氣腫、血管炎

治療:

免疫抑制療法(包括皮質類固醇、環磷醯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利妥昔單抗和英夫利昔單抗)的療效有限;JAK抑制劑可能是今後SAVI的治療的重要療法。

肉芽腫性多血管炎(GPA)

遺傳:

與HLA-DPB1、HLA-DPA1、PRTN3和SERPINA1的基因多型性相關

臨床特徵:臨床表現多樣,可累及多系統。典型的GPA有三聯徵:上呼吸道、肺和腎臟病變常累及肺部,症狀包括髮熱、抑鬱、食慾不振、盜汗,及慢性鼻炎、鼻竇炎等上呼吸道症狀,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肺部症狀,血尿、蛋白尿、細胞管型等腎臟症狀,還有可能出現結膜炎、葡萄膜炎等眼部症狀。

診斷(實驗室特徵)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s) 升高,約在70-90%的患者可檢測到靶向蛋白酶-3的ANCA陽性

影像學:

影像學顯示肺結節、空洞或固定浸潤。氟脫氧葡萄糖(FDG)-PET/CT掃描可以評估疾病的程度並確定隱匿性炎症部位。

組織學:

壞死性肉芽腫伴壞死性血管炎

治療:

使用高劑量皮質類固醇聯合他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黴酚酸酯或利妥昔單抗)以控制炎症。

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

遺傳:

與Fcγ受體3B多型性有關

臨床特徵:

幾乎所有患者均存在哮喘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常見肺部、面板、消化道和心臟的血管炎和肉芽腫形成。有不同的疾病階段:

前驅期:發熱、全身不適、變應性鼻炎、鼻息肉、哮喘和支氣管炎。

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期:肺、心肌、胃腸道受累,表現為咳嗽、咯血等肺部症狀,心包積液、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肌症狀,腹痛腹瀉、膽囊炎、消化道出血等胃腸道症狀。

血管炎期:神經、腎臟、面板等小血管炎表現,可累及周圍神經、多/單神經以及中樞神經,腎臟受累約25%,可表現為血尿、蛋白尿等,面板受累最常見,多表現為紫癜和結節、多形紅斑蕁麻疹等。

診斷(實驗室特徵)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大於1。5×109/L,比例大於10%

影像學:

結節/肉芽腫、GGOs、支氣管壁增厚、肺實變

組織學:

伴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的壞死性肉芽腫性炎症,常見於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小血管以及周圍組織,形成血管外肉芽腫

治療:

全身性皮質類固醇聯合硫唑嘌呤或環磷醯胺,對於ANCA陽性患者,可使用IL-5抗體美泊利單抗。

其他情況

其他具有某些遺傳背景的疾病可能會導致肺部肉芽腫性炎症,如組織細胞增生症X/朗格罕氏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LCH)。

遺傳:

BRAF和NRAS的體細胞突變

臨床特徵:

臨床表現不明確,包括乾咳、呼吸困難和疲勞,主要影響吸菸人群。

診斷(實驗室特徵)

:BAL顯示CD1a和CD207陽性細胞可支援該診斷。

影像學:

胸部CT掃描通常顯示網狀結節狀陰影、伴支氣管增厚,偶爾也可見囊性改變和氣胸

治療:

首選需戒菸,長春花鹼和類固醇的組合是治療LCH的一線療法。一些對長春花鹼、潑尼松和依託泊苷等反應較差者,可使用環孢素、口服甲氨蝶呤和6-巰基嘌呤的藥物,可與阿糖胞苷聯用。

參考文獻:

Sebastian F。N。 Bode et al。 Eur Respir Rev 2021; 30: 20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