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猝死”的邊緣試探?它能成為你生命的“守門員”!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對於發生了心臟驟停,搶救過來的患者,除外急性的心肌缺血,植入ICD是I類指證,是必須做的事情。

隨著歐洲盃如火如荼地進行,球迷的目光除了被激烈的比賽吸引,在綠茵場上發生的另外一件事,也牽動了廣大球迷的心。

北京時間6月13日凌晨,歐洲盃B組小組賽第1輪,丹麥對陣芬蘭的比賽。上半場第43分鐘,丹麥核心埃裡克森在無對抗的情況下倒地,隨即出現休克和無意識的情況,隊醫緊急進行治療。埃裡克森的隊友自發圍成一圈,保護他的隱私,治療13分鐘之後,埃裡克森恢復呼吸,在隊友護送下離場(圖1)。

還在“猝死”的邊緣試探?它能成為你生命的“守門員”!

圖1:埃裡克森心臟驟停後,隊友和隊醫緊張地搶救。

隊醫對埃裡克森進行的最重要的搶救措施,就是持續而有效的胸外按壓。因埃裡克森毫無徵兆的突發倒地,最大的可能是發生了室速或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圖2),當室速或室顫發生後,心臟的收縮變為無效的收縮,不能有效地將血液從心臟泵給全身重要器官,尤其大腦,就會出現意識喪失。

還在“猝死”的邊緣試探?它能成為你生命的“守門員”!

圖2:突發的室速、室顫,造成心臟驟停,血壓明顯降低,大腦失去血液關注,是埃裡克森倒地的最可能原因。

而持續的胸外按壓,使得心臟被動地收縮和舒張,維持一定的血壓,保證大腦的基本血液供應,為後續的治療贏得時間。

現場是否應用自動除顫器(AED)進行除顫我們不得而知,但在現實的搶救中,銜接胸外按壓最重要的搶救手段,就是使用AED進行除顫,終止惡性心律失常,恢復正常的心律,也就恢復了崩潰的血流動力學,使患者轉危為安。

在最新的訊息顯示,埃裡克森已經同意並可能植入了ICD。ICD又稱為體內轉復除顫器,目前包括經靜脈ICD和皮下ICD兩種(圖3),簡單來說,它就是能夠自行終止惡性心律失常的智慧化小機器,也可以叫做生命的守門員。

還在“猝死”的邊緣試探?它能成為你生命的“守門員”!

圖3:體內植入式轉復除顫器,可分成經靜脈和皮下植入式兩種。

埃裡克森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幸在於他可能因此告別深愛的球場,幸運的地方在於這次心臟驟停被成功地搶救過來了。

而我們知道,對於埃裡克森發生的心臟驟停,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室速和室顫,如果找不到可逆的原因,很可能會發生第2次、第3次……

他已經心臟驟停過一次,我們沒有辦法保證下次還有這麼多的隊友和隊醫在場,一定能夠把他搶救過來。而我們需要有這樣一個裝置,來代替人去完成這項沉重的任務,它就是ICD!

ICD能夠透過自己的演算法,識別出室速和室顫,而後放電,將惡性心律失常終止,搶救生命。

經靜脈的ICD除了植入機器外,還需要在心臟內放置一根除顫的電極導線;而皮下ICD,只需要把除顫的電極導線放置在胸骨表面、面板之下,並不需要植入心臟內。對於埃裡克森應用哪種型別,還需要根據他的診斷,以及是否需要起搏功能而定。

另外令人感到佩服的是,作為綠茵場上的巨星,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份而拒絕恰當的治療。畢竟植入ICD對於他的職業生涯和生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在生命面前,他並未去索取特權。

曾幾何時,在我們醫院,有不少發生心臟驟停的患者,拒絕植入ICD,給出的理由其一是隻發生這一次,絕不相信還會有第二次;其二是發生心臟驟停而去世,是種幸福。可見增加民眾的健康認識,改變大家對於生命的態度,任重而道遠。

對於發生了心臟驟停,搶救過來的患者,除外急性的心肌缺血,植入ICD是I類指證,是必須做的事情。很多患者,需要向埃裡克森學習!

對於ICD這個救命的機器,我們不應該排斥和恐懼,在合適的人群中,他能在你距離死亡很近時,叫醒你、阻止你走向死亡的腳步。它能做好你生命的守門員!

專家簡介

還在“猝死”的邊緣試探?它能成為你生命的“守門員”!

何金山醫師

何金山,北京大學醫學部八年制博士生,師從著名電生理專家郭繼鴻教授、李學斌教授,除了掌握心內科常見疾病診治外,在郭教授和李教授指導下對心律失常、心電圖及心內電生理進行深入研究,喜歡把複雜、枯燥的知識透過簡單、幽默的形式表現出來。已在《醫學界心血管頻道》堅持專欄作者1年餘,在《Circulation》,《中華心血管病雜誌》,《中國心臟起搏與電生理雜誌》及《中國心血管雜誌》等國內外期刊發表多篇文章。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何金山

版權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