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 | 嬰幼兒血管瘤這些症狀容易忽視,家長要重視!

近年來,嬰幼兒血管瘤發病率逐年增高。很多家長誤認為是胎記、蚊蟲叮咬等,甚至當作是孩子受了外傷後留下的淤血包塊。由於觀念落後,父母認識不足等原因,大多孩子沒能得到及時、規範治療,留下難看的疤痕、甚至導致殘疾,影響孩子一生。

多數患兒大都有一個共性:

父母對血管瘤的危害一無所知,錯過了孩子的合適治療期,導致嚴重後果。

科普知識 | 嬰幼兒血管瘤這些症狀容易忽視,家長要重視!

1.鮮紅斑痣,人們常常會認為是“普通胎記”

鮮紅斑痣通常在嬰兒出生時出現,起初表現為大小不一或數個淡紅、暗紅或紫紅色斑片,呈不規則形,邊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壓之部分或完全褪色,表面平滑。鮮紅斑痣隨著年齡增長,顏色加深,變紫。病灶好發於面、頸部,大多為單側性。

2.草莓狀血管瘤,家長們有時誤認為是被“蚊蟲叮咬”

通常為較小而突出皮面的結節狀腫物,顏色鮮紅或暗紅,與正常面板分界清楚。表面呈疣狀或分葉狀,形似草莓。瘤體柔軟,有一定壓縮性。

常發麵部、頭皮、頸部、肩背部、外陰部,也見於任何部位。多見單發,也可多發,多發性病例可與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存在,稱為混合型血管瘤,需早期治療。

3.海綿狀血管瘤,一些家長以為

是磕碰、外傷引起的“包塊”

海綿狀血管瘤一般由小靜脈和脂肪組織構成,多數生長在皮下組織內,也可生長在肌肉內等部位。

皮下海綿狀血管瘤可使區域性輕微隆起,面板顏色正常或呈青紫色,腫塊質地柔軟,邊界清楚。若是發生在四肢,可能會引發肌肉萎縮,引起患肢的腫脹、畸形,海綿狀血管瘤的危害甚至會引起肢體的功能障礙,導致殘疾。

科普知識 | 嬰幼兒血管瘤這些症狀容易忽視,家長要重視!

溫馨提示:血管瘤生長速度快,其生長速度超過患兒生長髮育速度,侵犯周圍鄰近組織,影響區域性的功能,給治療帶來困難。因此,血管瘤應該早治療,這樣不僅能縮短治療時間,還可以節省治療費用。

嬰兒血管瘤的種類有很多,不要再把紅斑當普通胎記。一旦發現孩子身上的異樣,立刻到醫院就診。如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生病變,病情加重。

▍素材來源於網路,轉發是為了更好的傳播,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