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婦產醫生介紹絕經後婦女使用糖皮質激素對否增加乳腺癌風險?

合成糖皮質激素是結構和藥理上類似於內源性激素皮質醇的藥物,被用來治療各種疾病,最常見的是慢性疾病,如風溼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或呼吸系統疾病。糖皮質激素具有各種抗炎、免疫抑制、代謝和內分泌特性,這些特性對乳腺癌的發展有潛在的作用。福州和暖婦產醫生介紹:

一方面,有人認為糖皮質激素可能透過降低各種介質,如雌激素、促炎細胞因子和二十烷酸的水平來預防乳腺癌,抑制雌激素主要是為了預防雌激素受體陽性(ER+)乳腺癌。另一方面,糖皮質激素可能透過促進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監視、促進代謝功能紊亂或誘發胰島素抵抗來促進乳腺癌的進展,這些都是乳腺癌發展的可疑風險因素。

到目前為止,還缺乏針對合成糖皮質激素使用與乳腺癌風險之間關係的流行病學研究。目前只發表了兩項流行病學研究,都是基於丹麥北部的全國醫療行政資料庫的資料。最近的一項研究則報告了至少三次系統性或吸入性糖皮質激素處方與浸潤性乳腺癌風險之間沒有關聯。

此外,既往研究均無法按乳腺癌亞型進行分層分析,儘管糖皮質激素的各種藥理特性可能對這些亞型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考慮乳腺癌亞型可以幫助理解哪些機制在糖皮質激素與乳腺癌的關係中起作用。

為了進一步確認使用糖皮質激素和乳腺癌風險的關係,尤其是在絕經後婦女中的影響,來自法國里昂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營養與代謝中心的專家開展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BMC Medicine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E3N佇列中調查了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與乳腺癌發病率之間的關係,該佇列包括98995名婦女,她們的各種特徵資訊是透過重複問卷調查收集的,並輔以2004年以來的藥物報銷資料。自2004年1月1日以來,在以往任何3個月內至少有兩次系統性糖皮質激素報銷的婦女被定義為暴露。使用多變數的Cox迴歸模型來估計乳腺癌的危險比(HRs)。

結果在62512名絕經後婦女(納入時的中位年齡為63歲)中,2864人在9年的中位隨訪期間(2004年至2014年之間)患上了乳腺癌。與不暴露相比,糖皮質激素暴露與總體乳腺癌風險無關[HR=0。94(0。85-1。05)];但是,它與原位乳腺癌風險升高34%和浸潤性乳腺癌風險降低14%有關[HR=1。34(1。01-1。78);HR=0。86(0。76-0。97)]。

關於浸潤性乳腺癌的風險,糖皮質激素暴露與雌激素受體(ER)陽性乳腺癌成反比,而與ER陰性乳腺癌無關[HRER+=0。82(0。72-0。94);HRER-=1。21(0。88-1。66)];它還與1期或2期腫瘤的風險成反比,但與3/4期乳腺癌的風險成正比[HRstage1=0。87(0。75-1。01);HRstage2=0。67(0。52-0。86);HRstage3/4=1。49(1。02-2。20)]。

綜上,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與乳腺癌風險之間的關係可能因腫瘤亞型和階段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