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夏天,一片暖寶寶,讓九十歲的姥姥再也離不開柺杖

老人有了病痛,從來就不是病人一個人的事。它會牽扯到照料者的生活,讓一眾兒女手忙腳亂、齊心抗敵;它也用很大的代價揭示了平凡日用品的歧途,讓人猛然發現危險有多近。

一片遺禍無窮的暖寶寶

在這個讓人汗流浹背的夏天,我姥姥竟然被暖寶寶燙傷了。

事情還要從六月說起,我休假回家過端午,剛下火車,爸媽忍不住告知了壞訊息:年近九旬的姥姥小腿燙傷。十天過去了,傷口仍然觸目驚心。

十多天前,上一任看護者三姨任期圓滿結束。臨走之前,她在行李裡摸到了一片暖寶寶,留給了姥姥:“這個貼上很熱,我也經常用,留著給你用吧。”

東北六月天,年輕人穿著吊帶吃棒冰,老年人們卻還在畏寒瑟縮。姥姥感覺右腿到胯骨一條線都不舒服,涼颼颼又抽筋,“對了,閨女還給我留了一片暖寶寶呢!正好貼腿上”。

姥姥找出那片暖寶寶,撕下背膠,喜滋滋地貼在了小腿肚子上

。她不識字,連這東西大名都不認得,更別提背面那些密密麻麻的“警示”小字了。她迷迷糊糊看著電視,腿上確實“如她所願”,溫度越來越高……

兩小時後,面板滾燙,姥姥覺得難以忍受,把暖寶寶撕了下來、又捨不得扔,思來想去,她把它又貼在了小腿正面。這時的姥姥不知道,

自己的腿肚子被生燙了兩個小時,肉已經“熟”了……

經歷“燙傷膏”“縫衣針”“偏方”

終於再次走進醫院

直到看見面板起了大片血泡,姥姥才意識到自己受傷了。

慌亂之中的姥姥打電話喊來了我的表姐。燙傷這種事,不論大小,大家總歸碰見過。

表姐想當然地下樓去買了燙傷膏,給老人家的傷口敷上。

然而,傷口不見好。

第二天,我媽正好來姥姥家,得知了她的傷情。依照很多上一輩人的觀念,燙傷的水泡要挑開、擠出膿水,才會好轉。

於是我媽用消毒後的縫衣針給姥姥挑了泡

,用碘伏消毒,再用紗布包紮上。

然而,傷口依然不見好。

第三天二姨來了,帶來了新意見,要用清水清洗傷口、再塗抹燙傷藥。

然而,傷口周圍越來越紅腫,

已經擴散到最初的三四倍大。同時,兩處燒傷都開始出現黑色的痂,深深凹陷下去

。按照家人以往的燙傷經驗,傷口結痂是好事,代表快要痊癒了,接下來的重點應該是“幫傷口去腫消炎”。

表哥表姐帶姥姥去了市醫院燒傷科。姥姥自己的預期是:吃藥治療就可以了(很簡單),嚴重一點也就是打點滴(麻煩一點,但也還行),剩下的靠自身修復功能總會解決。

然而醫生看過傷口後,給出的結論讓陰霾重回大家頭頂。醫生說,被燙傷的肉大片壞死,情況很不理想,

抗感染治療(消炎)之後必須手術清創——輕則直接縫合,重則自體植皮

。可是,家人考慮姥姥年齡大了,都很怕手術,醫生的一番告誡反而變成了一股讓家人們迴歸保守的推力。

在這個夏天,一片暖寶寶,讓九十歲的姥姥再也離不開柺杖

在這個夏天,一片暖寶寶,讓九十歲的姥姥再也離不開柺杖

姥姥被燙傷的腿部丨作者供圖

面臨艱難決策時,人們常會不依照實際,而依照自身的願望——我們希望,傷口只需要“消炎”就好;我們更希望,醫生只是在誇大其詞。

於是給姥姥治傷的討論陷入僵局,大家的思路都在“消炎藥”上面打轉。

去藥店買藥,家人向店員描述後得到一陣安撫——結痂就是好的,很快就會恢復了。

我爹出差回家,也忍不住講起他遇見的神醫家族、以及他們“五百萬不賣”的祖傳偏方,聲情並茂。“一塗就好”,五十歲的人講起了童話。

為了“集思廣益”,我們又帶姥姥去了離家更近的區級醫院,實際原因是曾在這裡得到過滿意的保守治療。結果無功而返,剛走到服務檯護士便告知,這家醫院等級不夠,並沒有燒傷科。

這時,剛到家的我得知了姥姥燙傷的訊息,多虧我的事兒媽性格,從不對任何病痛掉以輕心。我開啟網路資料,義正嚴辭,現學現賣:“姥姥這樣很明顯是III度燒傷了,更嚴重就是殯儀館見。”

經過我一番恐嚇,眾人都下定了做手術的決心,轉過來聯手哄老太太

:“咱們再去一次醫院,聽醫生怎麼說。萬一吃點藥就好呢?

燒傷科最小規模手術

到了醫院,兵分三路。有人直接辦住院,有人把姥姥扶上電梯、再訪燒傷科,我東瞅西望,小跑到服務檯前。

“請問在哪兒租借輪椅?”

護士指了指角落一扇小門,門樑上貼著一行小字,“輪椅租借處”。

裡面是個空蕩蕩的樓梯間,擺放著約二十臺摺疊輪椅。讓我驚異的是,我們這十八線小城,租輪椅也有專門的服務平臺了!兩小時內歸還免費。

我把輪椅推上樓,把姥姥按在上面坐好,推著她去見醫生,醫生顯然還記得這位老太太,面對我們有點生氣。

“你們家一共來了多少家屬?都叫進來聽。”

兩分鐘後,小小的辦公室被圍堵得水洩不通。

醫生還是上次的結論:先抗感染,再手術

。且這次除了植皮,還提到了做皮瓣的可能。

“我知道你們在想啥。這裡是正規醫院,不是那些訛錢的小診所。”

“是是是……”

“老太太都快九十歲了,才沒人上趕著做手術呢。”

“是是是……”

也是看出大家擔心手術效果,醫生又往回找補了一點:“別看聽著嚇人,這是燒傷科最小的手術了。上次來個小夥子,過年燙傷,初五就出院了。”

也多虧這次詳談,醫生為我們糾正了錯誤觀念:

姥姥腿上的黑痂不是代表癒合的嘎巴(痂),而是燒傷的焦痂

,區別主要在於她的黑痂是內凹而不是外凸的。她焦痂下面的肉已經壞死,且越壞越深,必須手術切割掉。

手術日程定下來,我們回到病房,把醫生的話一點點翻譯給姥姥聽——重點在幫她建立信心。

“醫生說了,還是要手術,但剩下的都是好訊息!”

“手術特別簡單,殘不了死不了,輕輕鬆鬆。”

“不手術的話腿會爛,手術之後很快就能走路了。”

“一點也不疼,給你用麻藥。”

“最壞的情況是植皮,但一個星期就能恢復了。”

“你不是說寂寞嗎?三姨四姨全都出發來陪你了!我們也輪流陪你!”

姥姥蔫蔫地躺在床上,依然小聲唸叨,寧可回去疼著我也不想挨刀……雖這樣說,但她既起不來床,也跑不出醫院,也就算默認了。

接下來姥姥都在輸液治療,醫生還安排了治療儀照射傷腿。

三天下來,紅腫成蘿蔔的傷處開始收縮

。醫生又查看了一次傷口,說恢復得很理想

,很可能不需要植皮了。

手術當天,半麻針從姥姥後腰推進去,兩小時後手術結束,小腿凹陷下去,原本的傷處留下了幾道蜈蚣形縫線。

醫生給家屬們看了那條壞死肉,約2×5釐米大小,靜靜躺在盤子裡。

姥姥說,整場手術最疼的是麻藥那一針,粗針頭硬生生扎進腰裡。

“好幾年沒去海邊了”

姥姥坐在窗邊感慨

手術至今兩個月了,對於姥姥來說,行走仍是項艱鉅的任務。

少了一塊肉的右腿很難受力,姥姥柺杖不離手,也沒辦法散步了

。她早年還登頂過本地一座高峰,現在下樓遛彎只能在花壇邊坐一會。“好幾年沒去海邊了”,她今天忽然感慨,本來是在窗邊看天上的雲,從雲想到了山,從山又想到了海。

好在,

她腿上的傷口終於結痂留疤,儘管恢復得遠比預期緩慢,總算一切向好。

經此一役,家人都得到了一輪新的成長。希望這些經驗不僅在我們家庭內部帶來變化,也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1. 對日常物品提高警惕

於不識字的老年人而言,平常的事物裡處處蟄伏著危險,就像這次事件的引發者,“暖寶寶”。老人也好,家人也罷,都要學習拋棄掉“常識”“想當然”,習慣那些瑣碎的麻煩。

2. 照顧老人,需要照料者不斷的學習

老人在生病時需要依靠子女,這種境況大大削弱了他們對自身情況的掌控,內心時常焦慮。前幾年,姥姥患眼病,我爹花重金給她開了湯藥。姥姥一邊內心感激,一邊喝得很痛苦,甚至連日腹瀉,為難之下只能偷偷找我“告狀”傾訴。

因此,儘管照料者面臨這樣那樣的困境,我還是覺得下面這兩點最重要:第一點是瞭解老人的意願,溝通治療方案,否則會讓病人惶恐不安;第二點是理解尊重醫生的建議,配合治療,否則醫治效果很難保證。

在惡性疾病面前,這樣的小病似乎並不足慮。在經濟方面的重壓之下,照顧病人的情緒心態也略顯奢侈。以投入產出的角度考量,這些付出都難以獲得受益回報——可又為什麼需要回報呢?病床上的是我們所愛之人。

醫生點評

鍾曉紅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整形燒傷外科副主任醫師

燒傷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意外傷害,

一般由熱力所引起的組織損傷都統稱為燒傷

,如火焰、熱液、熱蒸汽或熱金屬等。另外,由電、化學物質所致的損傷,也屬於燒傷的範疇。

低溫燙傷是指被較低溫度(44℃~51℃)的液體或固體長時間接觸造成的面板損傷,

當面板接觸44℃的熱源6小時以上,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一般情況下,低溫燙傷常發生在人們熟睡過程中,不易被察覺。

低溫燙傷可以引起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甚至造成深部組織壞死。暖寶寶能產生50℃~60℃的溫度,發熱時間長。本文作者的姥姥將暖寶寶直接貼在腿上使用,長達兩個小時,面板長時間和暖寶寶接觸,因此導致了低溫燙傷。

燒傷的分度一般採用三度四分法

,即分為Ⅰ度、淺Ⅱ度、深Ⅱ度和Ⅲ度。按照嚴重程度分為:淺度燒傷(包含Ⅰ度、淺Ⅱ度),深度燒傷(深Ⅱ度、Ⅲ度)。

Ⅰ度燒傷

,病變最輕,表現為紅斑、乾燥和燒灼感,無水皰,3~7天后脫屑痊癒,一般不遺留瘢痕。

淺Ⅱ度燒傷

表現為區域性紅腫明顯,有大小不一的的水皰形成。表皮脫落可見創面紅潤、潮溼。如無繼發感染,一般1~2周後癒合,通常不遺留瘢痕,多數有色素沉著。

深Ⅱ度燒傷

表現為區域性腫脹,表皮較白或棕黃,間或有小水皰,將壞死表皮去除後,創面微溼、微紅或白中透紅、紅白相間,如無感染,創面可於3~4周後癒合。

Ⅲ度燒傷

為面板全層毀損的燒傷,表現為區域性蒼白、無水皰,感覺喪失,發涼,質韌似皮革。全層組織燒傷處幾乎沒有腫脹,但周圍組織可能會很腫脹。小面積Ⅲ度燒傷可能會自行癒合,面積較大時需植皮才能癒合。

作者的姥姥是用暖寶寶熱敷小腿而導致的燙傷,從照片上看燙傷處的面板出現明顯發黑壞死,應該屬於Ⅲ度燒傷。因為高齡的人面板偏薄,暖寶寶貼敷的時間較長,加上老人神經退行性病變導致反應遲鈍,所以容易出現深度燒傷。雖然燙傷的面積不大,但由於是深度燒傷,小腿部位的血運又較差,一般很難自行癒合,需要在清除壞死組織後行植皮或轉移皮瓣才能修復創面。幸運的是作者的姥姥治療還算及時,只是區域性輕度感染,沒有引起嚴重的全身感染,所以在及時控制好炎症及清創後,可行區域性皮瓣轉移修復創面癒合。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如果被燒、燙傷後,及時正確的處理非常重要。首先,

要迅速脫離熱源,立即用冷水連續清洗或浸泡傷處

,既可減痛,又可帶走餘熱。一般至少要衝洗20~30分鐘,或者沖洗至創面不再有劇痛。其次,

保護好燒傷創面,防止感染,及時去醫院就診。

燒燙傷與普通疾病不同,在導致燒燙傷的諸多因素中,除不可抗拒的雷電等自然災害外,絕大多數導致燒燙傷的因素是可以預防的。

現實生活中,預防老年人燒燙傷,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

正確使用熱水袋、暖手寶、暖氣片

。老年人的面板薄、乾燥鬆弛、彈性差、皮下組織少,對溫度敏感性弱,受熱易損傷。取暖時需要控制好溫度,避免直接接觸高溫物品,同一個部位使用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睡覺時最好不要使用,以免引起低溫燙傷。第二:

艾灸、拔火罐、火療有風險,理療需謹慎。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鄧彪

編輯:Season

在這個夏天,一片暖寶寶,讓九十歲的姥姥再也離不開柺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