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味藥的經方,曹穎甫解決足腫痛

兩味藥的經方,曹穎甫解決足腫痛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曹穎甫為清末名醫,注重臨床實踐,一生治醫專宗仲景,以善用經方聞名。他的門人姜佐景將其部分醫案整理成《經方實驗錄》一書,從中我們得以窺見曹氏臨床妙用經方的種種實踐。本書是我們學習經方臨證可供參考的一本好書,但書中所記錄的醫案多簡略,閱讀起來恐有困難,鮑豔舉、花寶金兩位老師便將書中醫案進行解析,幫助大家閱讀、理解。今天選取其中一則醫案,我們一起來看看曹穎甫是怎麼治療一位患者的足腫痛吧。

四嫂,十一月十三日。足遇多行走時則腫痛,而色紫,始則右足,繼乃痛及左足。天寒不可向火,見火則痛劇。故雖甚惡寒,必得耐冷。然天氣過冷,則又痛。眠睡至浹晨,而腫痛止,至夜則痛如故。痛甚時筋攣。

按歷節病足亦腫,但腫常不退,今有時退者,非歷節也。惟痛甚時筋攣,先用芍藥甘草湯以舒筋。

赤白芍各一兩 生甘草八錢

二劑愈。

獨立全解

該患者初診時症見:足遇多行走時則腫痛,而色紫,始則右足,繼乃痛及左足。天寒不可向火,見火則痛劇。故雖甚惡寒,必得耐冷。然天氣過冷,則又痛。眠睡至浹晨,而腫痛止,至夜則痛如故。痛甚時筋攣。

曹穎甫雖然未記錄患者的舌脈及其他症狀,但筆者根據患者的表現,考慮為陽性的腫痛,患者雖“天寒”仍不可向火,見火則痛劇,且雖甚惡寒,必得耐冷,考慮為裡實熱證,而臨床上的痺證,若屬陽性,則多見溼熱下注。足遇多行走時則腫痛,而色紫,始則右足,繼乃痛及左足,考慮為瘀血內停。因患者有溼熱下注、瘀血內停,這些病理因素在體內病程日久往往會影響到人體氣機的正常執行而形成氣滯證,患者腫痛明顯即是佐證。故綜合辨證為

溼熱下注兼有氣滯血瘀。

臨床上溼熱下注夾有氣滯血瘀的情況比較常見,方多選四逆散合四妙散、桂枝茯苓丸清熱利溼、理氣活血。

因患者腫痛明顯,可加重方中白芍的用量,取芍藥甘草湯緩解痙攣疼痛之意。

反觀曹穎甫的治療經過,曹穎甫根據該患者症狀,

考慮為筋肉痙攣,予芍藥甘草湯緩解痙攣疼痛,又因患者足痛時色紫,又加用赤芍活血化瘀而愈。

舉一反三

芍藥甘草湯見於《傷寒論》第29條:“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甘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傷寒脈浮,治應發汗,今見自汗出、小便數、心煩,為津液虛於外和內,而呈陽明內結的情況。腳攣急,已是津液虛竭的明證,故此時見微惡寒、脈浮等症,表還未解,亦不可用桂枝湯再攻其表,若與之則重亡津液,出現厥逆、咽中幹、煩躁、吐逆,是因津傷激動裡飲,故宜用甘草乾薑湯緩急逐飲以止煩逆,所謂以復其陽,是指用甘草乾薑湯調理胃氣以恢復失去的津液。若厥愈足溫,再給予芍藥甘草湯亦重在和中,津血恢復正常,則腳活動正常。若見胃氣不和而譫語證候,這是陽明裡熱,則用小劑量調胃承氣湯,使胃氣和則愈。

芍藥甘草湯中,芍藥、甘草各四兩,甘草的用量比較大。芍藥甘草湯不只治腳攣急了,也治腹痛,還可以治療下肢軟,所以古人把這個方劑又叫作“去杖湯”,去杖就是柺杖那個杖。因此,芍藥甘草湯具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緩解拘攣的功效,用於人體津血虧虛,脘腹疼痛、四肢攣急疼痛等痛證。

筆者臨床上治療痛證,運用芍藥甘草湯機會亦比較多,但單用的機會不多,多在合方中體現,或與其他方子合用,比如四逆散、枳實芍藥散、當歸芍藥散,類似的例子比較多。

圖書推薦

完全獨立解析《經方實驗錄》中100則經方醫案,學習曹穎甫的臨證思路——

《獨立全解醫案(第二版)》

點選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的醫案解析突出“現在進行時”,還原真實的思考過程、思辨的細節。改“斬釘截鐵”的平鋪直敘,為“一波三折”的連珠炮疑問:對複雜的疑難病證反覆權衡,從多種可能性中,選擇相對妥當的一種或幾種。名家為何如此辨證?辨為其他證型是否可以?名家為何如此用方,用其他類似方藥是否可行?以連珠炮的疑問,彰顯獨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真實細節,適合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閱讀、思考。

往期精彩推薦

RECOMMEND

張仲景組方精妙,有一個小玄機

從胃炎到胃癌僅5步?查出胃炎怎麼根治?

舌苔變成這樣,小心脾胃氣虛

版權宣告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獨立全解醫案(第二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鮑豔舉 花寶金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微訊號ydzhongyi)

點選“閱讀原文”立即購買本文推薦好書

好文,必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