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口合谷收”究竟有什麼含義

五總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

面口合谷收,

胸脅內關謀。

五總穴歌概括了面、口、頭、項、肚、腹、腰、背、胸、脅等部位的許多疾病的按症取用,在臨床中頗具實效。

合谷穴

,出《靈樞·本俞》。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別名:虎口穴。

今天和大家一起

瞭解一下“

面口合谷收

”~

“面口合谷收”究竟有什麼含義

下面有詳細解說~

01

穴名解說

合谷穴歸屬手陽明大腸經,有除黑眼圈,提神醒腦,舒緩肩頸肌肉僵硬等作用。合谷穴的位置:食指拇指併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後走為山谷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合谷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穴位含義】 大腸經經氣在此形成強盛的水溼風氣。

“合谷穴”。“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溼風氣場。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天部層次橫向 傳來的水溼雲氣,行至本穴後,由於本穴位處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間間隙較大,因而三間穴傳來的氣血在本穴處匯聚,匯聚之氣形成強大的水溼雲氣場,故名“合谷穴”。

大腸經原穴。本穴物質由三間穴的水溼雲氣而匯聚,性溫、量大、所處範圍廣,可擔當起充補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大腸經原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層次大範圍內的水溼雲氣。

【執行規律】 穴內的天部水溼雲氣一方面橫行向陽溪穴傳輸,另一方面不斷氣化向更高的天部層次擴散。

【功能作用】 推動天部層次的氣血運動,向天部層次輸送水溼雲氣

02

合谷穴位置

在食指後面的掌骨(第2掌骨)中點垂直線上,離第二掌骨約1。5公分處(在虎口後)肌肉豐厚處。

1、拇指、食指合攏,虎口上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也可把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面口合谷收”究竟有什麼含義

03

合谷穴作用

【主治病症】牙齦疼痛、耳鳴、耳聾、鼻炎、扁桃體炎、視力模糊、痰阻塞、窒息、虛脫、失眠、神經衰弱、痛經、乳腺炎、外感發熱、三叉神經痛、咽喉腫痛、月經不調、蕁麻疹、中風、脫肛、溼疹、痤瘡、面癱、口腔潰瘍等。

【作用功效】疏風解表,通絡鎮痛,行血活氣、止痛鎮靜、痛經活絡

【穴位配伍】合谷穴配三陰交穴,適用於痛經;合谷穴配血海穴,適用於蕁麻疹。

扁桃體炎配伍穴位:三間穴、合谷穴

疾病概述:扁桃體發炎時會紅腫,出現白色膿樣分泌物,這就是急性扁桃體炎。得了急性扁桃體炎可能高燒幾天不退,嗓子紅腫疼痛,吃東西和咽口水時疼痛就更加厲害了。

按摩順序與技法:指壓三間穴和合谷穴。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食指上下捏壓6秒鐘,然後迅速離開,手指離開時,應保持氣已吐盡狀態。如此重複10 次,扁桃腺疼痛就可漸漸消除。

牙痛配伍穴位:三間穴、合谷穴、商陽穴

乳腺炎配伍穴位:膻中穴、曲池穴、合谷穴

失眠配伍穴位:神門穴、上脘穴、合谷穴

04

列缺穴臨床應用

1、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2、合谷穴總治頭、面各症。用之得法,針到病除。齒、眼、喉嚨(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3、牙痛用(飛經走氣)法。1、針尖向上斜刺,強捻轉使針感到頭部,2、提針至皮下,針尖相下斜刺,使針感到指頭,如此反覆3次,留針30分鐘,痊癒。

4、齒痛:合谷穴兩穴並針刺,留針3分鐘,針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舉、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針刺合谷穴特效。

6、風火牙痛不能飲食:合谷穴、頰車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留針30分鐘。

7、牙關不開、口眼歪斜:合谷穴、地倉穴、頰車穴;拔牙麻醉穴:合谷穴、足三里穴。

8、合谷穴補,瀉之法:補法、先呼後吸時針之。瀉法、先吸後呼時針之。

9、頭痛:合谷穴、風池穴。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牙疼有多厲害,寢食難安。不過不要緊,我們這裡告訴你一個小竅門。萬一你被牙疼折磨得苦不堪言時,只要按壓合谷穴,就會立即止痛。

05

合谷穴保健

【養生保健】因手陽明大腸經經過下牙齦,因此下牙疼痛時按合谷5分鐘,疼痛會減輕。如果患牙齦炎,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反覆發作,經常按壓合谷也有效果。合谷還是一個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續2~3分鐘,暈厥一般可緩解。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腦回蘇的效果更好。痔瘡發作、便血時,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也可用指尖、筆芯刺激,以有酸脹感為佳。此外,它還可以治療溼疹,在合谷周圍刮痧5分鐘。一般痧一出,溼疹就會減輕,再連續刮2次,不太嚴重的溼疹就會基本痊癒。合谷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 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還有健脾胃的作用,對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神經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

免費分享:

深挑羊毛疔、董氏奇穴(針灸)、宗筋傳承手法、全息舌診 脈診、諧平療法(毫刃針)、柔性正骨、現代整脊。。。,名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