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論壇||醫生的職業之路該怎麼走(連載三)

王嶽:永遠謹記“病人至上”

圓桌論壇||醫生的職業之路該怎麼走(連載三)

王嶽:法學博士,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衛生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委。

很多人問我,什麼是醫學人文,我想用韓啟德院士的一句話來解釋:醫學人文就是醫學這輛汽車的方向盤和剎車片。如果一輛汽車的安全性有保障,它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制動系統和方向控制系統,否則發動機的馬力越強勁,對人類的破壞力越強。

醫學人文與醫患關係有密切的關聯。每個醫務人員要以弱者的最大利益來做出決策,病人至上是醫學倫理學的金標準。

這幾年,我一直在給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規培醫生講授醫學人文課程。我曾給他們出了一道考試題:如果你是一個外科醫生,你今天心臟很不舒服,眼前這臺手術到底做還是不做?絕大多數人說不做,我說不對,其實回答做與不做都是錯的。

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說,醫學的第一特質是高度的不確定性。醫學是不確定的科學,是可能性的藝術,所以做醫生,所有決策的前提是看病人的情況。

如果是一個急診病人,你今晚值夜班,必須衝進手術室,因為病人至上。但如果是一個擇期手術病人,你應該取消今天的手術,同樣因為病人至上。沒有一個病人會說,沒事,您堅持一下做了吧,質量差點無所謂。

我把醫院分成兩類,一類醫院手術室晚上6點就關閉,不再做擇期手術;還有一些醫院手術室晚上10點還在做擇期手術。我相信,如果我們給自己的父母安排擇期手術,絕不會安排到晚上10點。如果這樣給病人做手術,很明顯違反了傳統價值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很喜歡哲學家康德的一句話: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你想不做什麼,你能做到不做什麼。醫學推崇保守主義,反對激進,少做就是多做。但是,這些年,大家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越做越多,以至於容易出現問題。

2017年,《日內瓦宣言》進行了第八次修改。這是全世界醫學界的聖經。在無影燈下,誰可以監督醫生的手?只有醫生自己。醫生必須要有自省的能力,如果醫生整天認為自己很好,是容易犯錯誤的。自省要省什麼?

我從《日內瓦宣言》裡選出了兩句話。第一句:“我將給予我的老師、同事和學生應有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宣言通篇沒有病人這個單詞,通篇都用“我的老師”來指代病人,懷揣感恩之心。

我們的年輕醫生出門診時還從椅子上站起來嗎?還會像令我們尊敬的醫學界前輩般把病人送到診室門口嗎?我在北大醫學部當了整整20年老師,從沒有坐著講過一節課,因為我得尊重我的職業,尊重學生。

第二句:“我將重視自己的健康、生活和能力,以提供最高水平的醫療。”醫生累了,要學會說不,要學會讓別人幫助自己。

奧斯勒說,醫生和病人的關係往往因為三個敵人給搞砸:第一個是傲慢。傲慢會讓你和病人的關係非常糟糕。

我想送給醫生三句話,請在臨床工作中當口頭禪使用。第一句就是:謝謝。醫生告別病人,不要再說再見,應該發自內心地說一句,謝謝。我們不應該只向捐獻器官的病人鞠躬,而要對所有逝去的病人,深深地鞠躬。因為他們是我們的老師。

張孝騫先生的聽診器被他自己截短了一段,越短聽得越清楚,但是醫生卻很不方便,給病人聽診,需要俯下身子。這就叫病人至上。

我去很多醫院調研,問他們病床間為什麼不裝隔簾,裝了的為什麼不拉上?護士說,拉什麼,還得走過去掀開看。護士在以誰的最大利益來做出決策?不是病人,是自己。

上世紀60年代末,一個偉大的醫生Patch Adams(帕奇·亞當斯)改變了整個美國醫學的走向,讓歐美醫學從生物醫學快速迭代到現代醫學,也叫全人醫學。西方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醫生,在1989年拍了部電影叫《心靈點滴》。影片的最後提出了三個非常尖銳的問題:醫務人員行醫的目的是什麼?醫務人員最大的敵人是誰?醫務人員最重要的本領是什麼?正是這三個問題帶來了西方醫學正規化的革命。

我們需要理解病人的需求,不僅僅是醫療的需求,還包括社會、心理的需求。

當我們把幫助病人作為行醫的目的,我們就可以戰勝奧斯勒說的醫患關係的第二個敵人——冷漠。如果你整天看血液科的病人,就容易漠視病人的痛苦。請大家戰勝冷漠,見到病人,別老問哪裡不舒服,多說有什麼我能幫您。這是我想對醫生說的第二句話。

每年有上萬名兒童因抗生素使用不當而失聰。我好朋友的女兒因為過度使用抗菌藥物雙目失明。如果這是你的女兒,你認為賠償多少錢可以解決?我做醫療律師十幾年,不再做了,因為一點成就感都沒有,無論官司是什麼結果,醫患都是受害者。我在北醫常說,我不想培養出能打贏官司的醫生,我要培養出永遠不當被告的醫生。

奧斯特說,醫患關係的第三個敵人是貪婪。醫學倫理學有一個原則叫不傷害。醫生濫用權力,就會給病人造成傷害。知識是一種權利,這種權利可能會被濫用、被尋租。

我想對醫生說的第三句話:病人好,我才好。我們可能終有一天會淪為病床上的病人。

西方有一句法諺:幫助和保護那些弱者,就是在幫助和保護今後的自己。

談到醫生的職業精神,很多人就談收入,這是不對的。如果一個人提出辭職,立刻有人替代他的工作崗位。嚴格地講,這個人的收入是不低的。在我國,真正不好招到醫生的是全科醫生所在的醫院。所以,中國醫院最弱的是全科。我們的改革應該往這個方向走。

美國是典型的市場主導型醫療保障體系,英國、德國、法國是典型的政府主導型醫療保障體制。1個美國醫生的收入相當於3個法國醫生、2個德國醫生、2。3個英國醫生、13個墨西哥醫生的收入。

現在,北京的人均工資水平剛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們和美國醫生比較收入,是不對的。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收入,是醫生找到幸福感必須想通的一個問題。

我希望,未來的醫師節,醫生和病人一起過。正如原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所說:沒有病人,醫生將一無所有。

圓桌論壇||醫生的職業之路該怎麼走(連載三)

                         

石家莊市中醫院

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閱讀後有何感想,留言給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