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楊一玖|暫時的別離,是為了更好地相遇!

中醫楊一玖|暫時的別離,是為了更好地相遇!

初入臨床的時候我曾想的最多的就是什麼時候才能像老師那樣一天看這麼多病人,靠著精湛的醫術贏的世人的尊重。

從去年開始我就已經開始吃不上中午飯了,因為候診的病人足夠多,一上午掛60、70個號根本看不完。所以下午我還在看上午沒看完的號,就這樣中午也沒有時間休息,本來是12點到1點的吃飯休息時間,被動壓縮到10分鐘,吃完飯就再趕緊看病。

這樣的狀態是我曾經作為一箇中醫夢寐以求的狀態,病人環繞,日診百人,在自己出診的地方逐漸發光發熱,聲名鵲起。病人看我忙得不可開交就建議我應該帶幾個學生,然後增加出診的頻率和時間,提高診療效率。這樣的話我一天能再多看幾個病人。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病人是看不完的,隨著門診量越來越大,我也逐漸認識到自己知識體系存在一些漏洞,需要新的內容不斷融入進來。相比於療效好的病人,我更關心的其實是療效不好的病人。

一個再高明的中醫也有自己看不好的病,一個水平再不濟的中醫也能有自己的病人群體。這本身就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病人選擇醫生,醫生選擇病人。

我始終認為衡量一箇中醫真正診療水平的其實不應該是門診量,而是門診的有效率和治癒率。只有最大化自身的診療效率,才能做到中醫臨床的“穩、準、狠”,即穩定的療效,準確的辨證用藥,狠好的口碑。如此想來《黃帝內經·邪氣藏府病形·第四》中對於臨床療效標準的判定要更客觀務實一些,“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為下工,下工十全六。”

和明星大夫不一樣,從基層做起來的小大夫容錯率更低,不能照著鐵打的大夫流水的病人這種模式來處理病人。因為靠口碑介紹來的都是他們的親戚朋友,他們會主動追蹤療效,如果不能將療效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這種信任反而會反噬你成為一種負擔。

可能是一直以來在基層幹養成的習慣,我總是更關係那些療效反饋不好的病人。如果把每一次門診都當作一次考試的話,療效不好的病例就會被放進錯題本,透過學習來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樣在下一次門診的時候能考的更好一些。記得聽老師說過,我師爺在看診的時候就有這個習慣,會將門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在紙上,門診結束後再晚上學習精進。病人經常會驚訝於我總能記得他們的名字以及來診的病證情況和時間,這其實不是我的記憶力有多好,而是每次門診之後我都會再拿出來時間對今天的門診情況進行復盤。

人的精力是一定的,每個人的思維方法和能力也會形成固化。所以要想在技術上更加精進,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機會向比你厲害的人學習,一是有時間學習。

所以,去年我申報了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現在已經成功上線。在接下來的三年中,我將回歸校園閉關精進自己的醫術,光靠理論的提升是不夠的,實踐同樣不能丟。為了保持與大家的穩定聯絡,我會充分利用自己學業之餘的時間為大家解決健康問題。平時大家可以給我發私信或者在群裡提問,我看到會及時回覆。

每週末以及法定節假日我會定期出診為大家解決問題,風雨無阻。如果偶有周末跟導師外出學習的事情耽誤出診,我也會及時與大家溝通,儘量協調好,解決大家的健康問題。

如需來診,可收藏楊大夫的出診資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