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小郎中:秋季咋養生,且看妙手小郎中

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雲:“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個時候,陰陽之氣由夏外散轉為秋收藏,人體的氣血亦同。因此,如何在秋分科學養生,大有學問。

1。秋分時節,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門

夏秋交替,“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正是因為中午熱,早晚涼,早晚溫差大,貪涼的人紛紛中招,醫院感冒發燒、腸胃病、呼吸道疾病等開始增多。進入白露節氣後,秋病也進入高發期,尤以氣管病、胃腸病、過敏病最為多見。

與此同時,隨著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心腦血管疾病也趕來湊熱鬧。為什麼此時是心血管疾病的爆發期呢?這是因為血管對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在夏季,它處於舒張的狀態,一旦遇到氣溫驟降的情況,血管就會收縮,導致管腔狹窄,容易引起血管痙攣和血壓波動,給心臟帶來極大的負擔。

過敏也是秋季比較常見的疾病,特別是過敏性鼻炎多發。俗話說:“秋天到,鼻炎鬧。”每年一到夏秋交替,氣溫下降的時候,都能看到身邊有戴著口罩、眼睛發紅、清涕不斷的朋友,這就是典型的過敏性鼻炎發作的症狀。

妙手小郎中提醒大家,中藥治療鼻炎要想獲得滿意效果,必須要建立這樣一個理念:鼻炎不只是鼻子的問題,也不只是呼吸系統的問題,而是免疫力下降、正氣不足在鼻部的體現。

妙手小郎中:秋季咋養生,且看妙手小郎中

2。積累了一夏的溼熱,該如何除祛

夏秋更迭,溼不肯善罷甘休,燥又姍姍來遲。

妙手小郎中提醒大家,溼分內溼和外溼,北方的溼多屬於內溼。很多人喜食肥甘油膩,從來不運動,天氣熱時喜歡待在空調房,這種情況下能不產生溼氣嗎?首先,飲食在內“造”溼,其次,不運動不能“排”溼,再加上空調房造成毛孔閉塞容易“閉”溼,這樣的溼不僅容易產生,而且也不容易祛除。

如果脾胃消化功能各方面運轉比較好,一般不會積存溼氣。要想除溼,主要靠脾胃功能,應該讓這個功能運化能力更強一點。經過夏天的“烤”打,人們在秋冬季容易出現胃腸功能不足的現象,顯示出“氣虛”之相,所以夏天易患胃腸病患者更應該在秋冬季固本。

此外,一到秋冬季節,很多人向醫生反映,自己渾身不通暢:腰身痠痛,渾身無力,口裡發苦,三天未通便,氣血不通,感覺整個人像是封閉了一樣。這是怎麼回事?

事實上,“通”是自然定律。中醫認為,人跟外界要四通——呼吸通暢、大便通暢、小便通暢、面板通暢。上述症狀是很多城市白領的普遍表現,這與氣機不通,或與溼氣困阻有關。對於這類問題,我常形容“除垢清理下水管道需及時”。要想活得舒服,就得吃得進來,排得出去,疏通到位才好。秋冬季排便不暢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用中藥“風疏雨潤”法治療效果明顯。這種情況可以採用中醫治療方法來調理一下自己的身體,更好實現身體“無債一身輕”。

3。先得辨清體質,再考慮是否要進補

妙手小郎中:秋季咋養生,且看妙手小郎中

秋季進補得看體質,體弱之人可以適當吃一些營養物質。

有很多人這個時候選擇“貼秋膘”,但要注意,過度的飲食肥甘厚味正是加重和引發脾胃病的隱患。建議適當吃些紫蘇、生薑、荊芥、陳皮,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抵禦寒溼邪氣對脾胃的影響。還要順應秋季收斂之特點,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獼猴桃、白蘿蔔、白梨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辣食物,避免發散瀉肺。秋季主養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