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精神病能否“根治”?

專家解讀:精神病能否“根治”?

案例

我們先來看一則案例:李某,男,25歲,患精神分裂症一年多,西藥治療數月後臨床治癒。再按醫囑堅持服藥2年多,恢復病前工作,待人接物如常人。但後來聽信某媒體“中藥根治精神病”的廣告宣傳,自行停止西藥而改服某中藥,三個月後病情復發,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療。事後患者家屬質疑“為什麼中藥治療也不能斷根”?

以上這種現象臨床經常碰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人們對中醫和對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及其轉歸缺乏客觀系統的認識和了解。一些人以為某一中醫秘方就能把精神病一次治斷根,不再復發。這是一種急於求成的普遍心態,也是一種誤解。

今天,小康請全國著名腦科病專家郭田生教授給大家解讀一下精神病的中西醫治療。

專家介紹:

郭田生,主任醫師、國家二級教授,全國著名腦科專家、心理疾病專家,中西醫結合資深專家,現代名醫。原為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省腦科醫院副院長、省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省醫學會睡眠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省醫學會精神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被錄入《現代名醫大典》。從醫40餘年,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各類腦科疾病、疑難雜病,精於各種心理障礙診療。

中醫對精神疾病的認識

中醫是我國的醫學寶庫,其有獨特的醫療體系和臨床方法,最大的特點是整體觀念,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整體。辯證施治是中醫治療的精華,其治療手段多樣化,如針刺、灸,方藥的內服外用。中醫治療方案個性化,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攝生防病的積極養生思想,這與現代的心理干預、疏導完全吻合。在疾病形成後,中醫又有具體的辯證施治方案,對同一病症也有許多不同治療方案,中醫可謂博大精深。

精神疾病的中醫診治,在兩千多年前就有記載。中醫稱精神疾病為“癲狂”,《素問 陰陽篇》載“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良數日,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這是對精神病症狀、情感及行為障礙的典型描述。《靈樞 癲狂篇》載“狂始發,少臥不飢,自高賢也,自辯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詈,日夜不休。”這與精神疾病的躁狂症完全一致。對精神病的病因有腦、腎虛、痰、火、瘀的認識,歷代醫家對其病因、施治及方藥均有記載,方藥有“礞石滾痰丸”、“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瀉心湯”等。唐代孫思邈有著名的“十三鬼邪治癲方”針刺治療精神疾病的專門記載。還有四時陰陽調節、飲食宜忌、起居調節等防治癲狂復發的記載。中醫治療精神疾病重視辨證施治,有嚴格的適用症和禁忌,重視情志調理。近代由於西醫的引進,中醫的應用和發展受到了影響。但近二十年來,隨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發展,中藥治療精神疾病的效用得到廣泛認識和推廣。如近年來開發的“九味鎮心顆粒”、“舒肝解鬱膠囊”、“醒腦靜針”、“棗仁安神膠囊”等,針對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專家解讀:精神病能否“根治”?

中西醫結合的優勢

在臨床實踐中,單純用中藥治療精神分裂症,其起效慢,西藥治療雖見效快,但有些藥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的副反應大,病人難以接受,造成依從性差。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精神分裂症可避免各自的短處,發揮各自優勢,較好的解決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運用中藥後可以減輕西藥的不良反應,如頭暈、乏力、噁心、口乾等現象,還可增強患者體質,改善飲食、睡眠狀況,提高生活質量,達到理想的康復效果。1991年中醫對辯證治療精神疾病進行了規範和確定,定為“痰火內擾型”、“痰溼內阻型”、“氣滯血瘀型”、“陰虛火旺型”、“陽虛虧損型”。在治療方法上不僅只有中藥方劑,還開發了成藥、針灸、藥物外敷、經絡導頻、慢性小腦電刺激等治療方法。中醫藥在輕性精神疾病治療方面作用更明顯,療效穩固。

中藥不可濫用

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中藥亦如此。黃某,男,30歲,郴州人,患情感障礙(抑鬱狀態),服用大量人參、附子,結果病情加重,出現許多妄想伴衝動傷人。後經住院治療,系統調理和對症處理,才使病情緩解,肝腎功能恢復正常,這樣的事例在臨床並不少見。中藥有其藥理特性,如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配伍禁忌等。如果亂用、濫用,會產生相應的不良反應,甚至造成嚴重的副反應、危及生命。如熱症用溫性藥物,會使病情加劇;實症用補藥,會使陽氣更甚,陰陽失調。中醫根據藥物的效能,針對病症具體辨證施治、選藥,有嚴格的用藥原則。盲目聽信、誤信偏方、偏藥的心理是有害的,一定要糾正,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就治療精神分裂症而言,目前中藥與西藥一樣還沒有特效藥,或者還在研究探索之中,千萬不要輕信遊醫巫醫。有些藥治療精神病雖然有效,但一定要慎用,如洋金花,毒性反應大,容易引起昏睡;硃砂安神好,易傷胃,不宜多用久服。人參補氣作用強,但不能久服,實症禁用。總之,中藥的運用一定要在有豐富臨床經驗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患者不可自行購藥,盲目使用。

專家解讀:精神病能否“根治”?

現代醫學對精神疾病的認識

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較為複雜,簡單的說,精神疾病分為重性和輕性兩類。重性精神病是人的思維、感覺、情感、行為、意志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而表現的一種綜合症狀群,使患者社會功能受損,嚴重影響學習、生活、工作,甚至造成危害社會安全,造成病人及家人的恐懼心理,造成社會恐慌。多數患者病情較長,康復較慢,所以人們常想找到一種一勞永逸的方法或藥物來解決痛苦。其心情可以理解,但精神疾病成因複雜,病變部位在大腦。目前醫學界認為其發病原因與生物因素(神經遞質異常,神經細胞發育異常、大腦結構異常等生理功能異常)、心裡因素(個體心理素質、人格特徵)、社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綜合所致。

嚴格地說,大多數精神疾病的確切病因至今還沒有弄清楚。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不完全瞭解精神病的病根到底在哪裡?既然不清楚,何談治療斷根?事實上,就重性精神病而言,僅16-20%的病人一次治好而不再復發,最樂觀的估計也不過25%的病人不復發,多數病人有復發傾向。

所以在治療上需要較系統全面的治療方法和藥物選擇,而不是單一某種藥物可以解決的。其治療原則大致有:合理用藥、對症選藥;足量足療程用藥,劑量要到位,治療時間要相對長;早期干預治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並重;社會康復與家庭指導及治療並重。

專家解讀:精神病能否“根治”?

如何應對精神疾病的復發

人與外界環境因素息息相關,外界因素是隨時變化不定的,任何一種疾病的復發是難以避免的,精神更是如此。影響復發因素主要有:過早減少藥量,不遵醫囑停用藥物;季節變化,如立春前後,夏秋交季,冬季突然變冷;飲食不當,如飲酒、吃狗肉等;社會環境變化,工作壓力大,失戀、失業、人際關係緊張等;起居不當;再就是家庭關注不當,如過度包辦,象照顧幼兒一樣,事事關注,使患者失去自立性,反而剝奪患者心理康復(成長、成熟)的時間與空間,或關注不夠,失去信心,對其生活、起居、服藥均不照料等。

但疾病復發均有一定徵兆,如睡眠障礙,連續幾晚早醒、不睡,情緒變化,行為改變,眼神呆滯或冷漠等現象。當發現以上徵兆,家屬無須恐慌,應積極與醫師聯絡,徵求治療方案。只要瞭解以上覆發因素,積極應對,及早干預,控制和延緩疾病的復發是可以做到的,臨床上有許多成功案例。

專家檔案

專家解讀:精神病能否“根治”?

郭田生

郭田生 主任醫師、國家二級教授、全國著名腦科專家、心理疾病專家、中西醫結合資深專家、現代名醫

從事醫療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40年,原為湖南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省腦科醫院腦科專家、省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省醫學會睡眠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省醫學會精神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中西結合學會精神科分會顧問、省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湖南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國際精神病學雜誌》和《醫學臨床研究》編委,《中華現代內科學雜誌》常務編委,被錄入《現代名醫大典》。成功研發《心理CT專家診斷系統》與《身心疾病諮詢與診斷系統》,在國內率先對心理疾病進行自動資訊化診斷。曾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著有《專家談精神疾病防治常識》等兩部專著。

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腦科疾病及疑難雜病。尤對失眠、頭痛、神經衰弱、抑鬱症、焦慮症,各種記憶減退、痴呆、帕金森病、難治性癲癇,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腦動脈硬化、中風後遺症等),亞健康疾病,女性經期綜合症,兒童多動症等病症的診治獨具特色,療效顯著;精於各種心理障礙診療,以及戒毒、戒酒等。

專家解讀:精神病能否“根治”?

注:本文來源郭田生教授《中醫能根治精神病嗎?》(有部分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