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大的蟲子能致命?密切接觸者在蕪治療病情穩定

天氣預報

蕪湖市氣象臺早間預報

(2020年4月24日06時)

今天下午到明天早晨晴到多雲,

偏西風3級,

明天白天到夜裡晴到多雲,

氣溫14~26℃。

春日溫溼適宜,自然界中的一些有害昆蟲也活躍起來。這些芝麻綠豆大小的“毒蟲”,有時也能對人造成致命傷害。不久前,馬鞍山市含山縣的一位居民疑似因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死亡,原因與蜱蟲相關。而且,其密切接觸者中也有數人出現感染症狀,其中一人正在皖醫弋磯山醫院治療,目前病情穩定。

芝麻大的蟲子能致命?密切接觸者在蕪治療病情穩定

26歲青年照顧伯父被感染

4月22日上午,記者在皖醫弋磯山醫院感染科病房見到了26歲的小齊(化名),他是出事村民齊某的遠房侄子,也是所有感染者中最年輕的一位。從他口中,記者瞭解到,去世村民齊某今年52歲,3月下旬出現腹脹伴嘔吐症狀,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後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被診斷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不久後去世。

根據調查,初步判斷齊某可能是在處置被蜱蟲傳染病毒的動物過程中接觸其血液或被寄生的蜱蟲叮咬而感染,也不排除因工作或生活被蜱蟲叮咬感染。那之後,在病房陪護他的多名親屬疑因接觸死者血液而感染。目前,有3人在合肥治療,1人在蕪湖治療。

皖醫弋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江華介紹說,小齊於4月14日入院,情況一直很穩定,症狀較輕,肝腎功能、心肌酶譜指標均正常,白細胞和血小板量也正常,但有發熱和腹瀉症狀。“給他做了對症處理後,第二天就退燒了。這兩天會再安排一次檢測,如果指標合格就能出院了。”記者進入病房時,小齊正在輸液,精神狀態良好。

每年春夏接診不少於5人

“這種疾病並不是新出現的,臨床上每年都會遇到這樣的患者。一般來說,蜱蟲叮咬後出現症狀,只要及時就醫、不延誤治療,並不會危及生命。”弋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江華如是說。

所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是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以發熱、血小板減少、白細胞降低為主要特徵。少數患者病情較重且發展迅速。“正常人的血小板量是100-300,病重者這一數字甚至會降至個位數,進而導致面板黏膜、消化道等的出血。”

目前認為,蜱可能是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被攜帶病原體的蜱叮咬,病毒進入人體引起發病;二是接觸危重患者、帶毒動物的血液等體液引起感染。

楊江華表示,他每年都會接診這樣的患者5、6人,時間大都為春夏。患者以青壯年為主,大都是在山區、丘陵地帶戶外作業者,如採茶工、林場工人等。不過近些年隨著戶外遊的興起,也有不少熱衷露營、探險的遊客染病,男女老少都有。

楊江華提醒說,並不是每隻蜱蟲都如此“高危”,只有被攜帶病毒的蜱蟲叮咬才會發病。在此提醒市民,如果被蜱蟲叮咬後2周內出現發熱不退;乏力、頭痛、肌肉痠痛或關節痛;明顯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等,務必引起重視,及時就診,並告知醫生你的活動史。如果家中有親人因患此病而住院,應儘量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的血液及分泌物,並減少探視。

人群普遍易感 遠離野草灌木

在蕪湖市疾控中心急傳科,記者獲知了更多的資訊。蜱蟲體型為橢圓形,表皮革質,未吸血時背腹扁平,體長2-10毫米。急傳科副科長安洲形容說:“它‘空腹’時也就芝麻粒大小,吸飽血後最大能長到黃豆大(如圖)。”

蜱蟲攜帶的病毒多達上百種,很多為人畜共患病。除了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外,它還可能帶來森林腦炎等,會嚴重損害肝腎功能。蜱蟲常蟄伏在森林牧場、草叢、植物或牲畜皮毛間,咬人時會分泌有麻醉作用的毒素,被咬時察覺不到。

安洲強調,市民春夏到野外遊玩,儘量遠離野草灌木,不要隨意坐臥停留,在路上行走時也應儘量走在路中間。做好個人防護,專業的防護要做到“五緊”,將雙袖口、雙褲腳和領口等處紮緊。提倡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在林中穿行應戴帽子。也可以在裸露的面板上塗抹驅避劑,如避蚊胺(只推薦2歲以上人群使用),可維持數小時有效。戶外活動後要檢查衣服上是否有蜱,淺色衣服有利於發現蜱。更要檢查身體上是否有蜱附著,重點部位為頭皮、耳後、腋窩、腰部、腹股溝、大腿內側及腿窩等部位。

萬一被蜱叮咬後也不用特別驚慌,自己完全可以處理,處理越快越好,用尖頭鑷子,鑷子尖儘量靠近面板,然後緊緊夾住蜱頭部或靠近頭部的地方,緩慢用力,不要扭轉或猛拉,更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東西刺激蜱,否則可能讓其口器折斷在面板裡,並刺激它分泌更多攜帶病原體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將蜱移出後,可用肥皂和溫水清洗叮咬處面板,同時洗手,如有條件,可用酒精或碘酒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