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來例假遭嘲笑,破除月經羞恥不是小事

摘要

中青評論

開始談論相關話題,才是破除月經羞恥的第一步。

“班裡最先有例假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過在廁所內更換衛生巾時,被同學嘲笑的情況及散播的情況發生。”最近,有網友透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了寧夏吳忠開元小學“學生廁所無門,女生例假期間不能借用教師廁所”等問題。

女生來例假遭嘲笑,破除月經羞恥不是小事

女生不該揹負月經羞恥(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此,當地區委辦公室答覆:開元小學立即整改,在校內女生廁所加裝了隔斷門,允許學生使用教師廁所。同時,要求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密切關注青春期學生的生理及心理變化,組織開展生理衛生健康教育等。

在“眾目睽睽”下尷尬如廁,這條新聞勾起了不少網友的童年記憶。有人表示,因為廁所沒隔板,去洗手間時總是會“膈應”,於是,小時候寧願憋著、不喝水也不去學校的廁所。還有的女性網友回憶,由於怕同學笑話,自己總是等上課鈴響後才跑去更換衛生巾。

這些不便和尷尬,其實透過一道隔板就可大大緩解。此次開元小學迅速加裝隔斷門的情況也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到這一點已不再是困難的事情,關鍵看有沒有真正關注孩子們的使用體驗,重視青少年的隱私保護問題。

不過,也要意識到:有形的隔板好裝,無形的觀念屏障卻不易被打破。對於小學女生來例假遭嘲笑的問題,更根本的還在於解決月經羞恥這一思想壁壘。如果一味諱言、遮掩基本的生理衛生現象,缺乏對青少年的科學教育,孩子們便很容易陷入諸多心理和認知誤區。

面對身體上的重要變化,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脆弱而敏感。對月經初潮較早的女生而言,若是沒有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就很可能產生“我和別人不一樣”的恐慌感和自卑感。當週邊同學不理解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還嘲笑、孤立自己時,就會真的誤以為自身“不健康”“不正常”,使自我厭惡感不斷累積。類似心態,顯然不利於她們健康成長,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

可見,克服月經羞恥不只是“當事人”自己的事,向未受月經困擾的同學普及相關生理衛生知識同樣重要。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引導學生培養同理心的必修課。事實上,正是由於對月經現象缺乏充分了解,導致不少人直至成年後都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偏見。

女生來例假遭嘲笑,破除月經羞恥不是小事

比如,面對女性正常的生理用品需求,有人將之視為“矯情”“嬌氣”,發出類似“忍一忍就好”等反常識的言論;在女性表達疼痛感和不適感時,有人不僅毫不在意,還冷言冷語,指斥這是“公主病”。這種基於無知而產生的傲慢和成見,不利於營造女性友好的社會環境,需要透過紮實的知識科普和觀念更新進行校正。

對此,學校和家長應該端正心態,不要一遇到類似問題就繞著走,使正常的生理現象變為一種充滿神秘感的話語禁忌。開始談論相關話題,才是破除月經羞恥的第一步。同時,也要透過科學、合理的方式開展生理衛生教育,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發育早晚不同,不同性別間存在生理差異,沒有必要因為月經而產生恥感,更不該因此隨意傷害、取笑同學。

此前,在打破月經恥感方面,不少學校就曾作出過有益嘗試。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某小學女廁所內張貼了粉色月經提示牌,提示處於生理期的女生可到校醫務室尋求幫助,獲取衛生巾、一次性內褲和熱水袋等物品。類似的暖心舉措,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解決一時的“尷尬”,也能夠引導他們以平常心看待這些生理現象,塑造健康、理性的觀念。

撰文/任冠青

編輯/黃帥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