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關於拉肚子的就診誤區,您有嗎?

腹瀉(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

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

急性腹瀉

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

慢性腹瀉

指病程在2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這些關於拉肚子的就診誤區,您有嗎?

誤區1:為什麼都是拉肚子就診,檢查內容不一樣?

同為腹瀉,病因不同,檢查內容亦不同。

醫生透過詢問患者腹瀉起病時的情況,大便的顏色性狀味道,腹瀉時的伴隨症狀如腹痛、皮疹、發熱等,及同食者有無類似症狀發生,既往疾病史,結合大便及血常規檢查等,可初步判斷病因。如不能明確病因,醫生會根據情況建議患者作進一步的相關檢查。

誤區2:為什麼醫生不給我用抗生素?

腹瀉常有明顯的不適感,患者常急切希望儘快用藥,儘快控制症狀。隨著抗生素的普及,不少患者自己服用抗生素。然而,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

可以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大類。

非感染性腹瀉無需使用抗生素。

感染性腹瀉中又因病原體不同可分為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等。其中能用抗生素治療的僅佔一部分病例。

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的病毒感染或寄生蟲感染均不是應用抗生素能解決的。

且不恰當地使用抗生素會造成病菌耐藥、腸道菌群失調等後果,適得其反。

這些關於拉肚子的就診誤區,您有嗎?

誤區3:拉肚子這麼久了,醫生為什麼不用止瀉藥?

臨床上部分腹瀉患者由於上廁所次數頻繁,一出現腹瀉便催促醫生用止瀉藥。腹瀉的病因複雜,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不同。

首先應補充足夠的水分,糾正電解質紊亂,這對腹瀉患者至關重要。

同時應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並根據病因選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如細菌性腹瀉需抗生素治療;病毒性腹瀉一般為自限性,不能用抗生素治療;自身免疫性及腫瘤相關性腹瀉等應治療原發病。另外需加強營養支援治療,並可根據病情應用微生態製劑調節腸道菌群。嚴重非感染性腹瀉可適當應用止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