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Anatomical level

顱內病灶術前定位,其實是定病灶的前、後、內、外、上、下邊界,定邊界實質是辨認與病灶各邊界毗鄰的深部解剖結構。

準確辨識深部解剖結構,然後根據相應解剖結構在體表的投影關係,就能夠精準定位病灶,為術前規劃和術中操作提供依據。

熟悉大腦深部結構相關術語是理解大腦深部解剖結構毗鄰關係及空間構象特徵的前提。在上兩期《大腦深部解剖之術語篇》、《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關係篇》的基礎之上。今天對大腦深部白質纖維束的層次關係進行復習。

今天以側腦室為起點,大腦皮層為終點,逐層梳理各白質纖維束的相對層次關係。

大腦深部結構的層次關係

透過對腦中央核心內各結構之間解剖關係的理解,容易理解側腦室及第三腦室的空間構象。

反過來,可以自側腦室向大腦皮層的方向(室管膜室管膜下深部白質纖維束大腦皮層下白質纖維大腦皮層)來學習和理解大腦白質纖維束的解剖層次關係。

(一)側腦室解剖的簡要介紹

1、側腦室的分部

側腦室分為額(前)角、體部、三角(房)部、枕(後)角及顳(下)角。

室間孔,是側腦室額角與側腦室體的分界。

穹窿體與胼胝體匯合處=透明隔消失處,是側腦室體部和房部的分界。

側腦室房部與枕角共同形成一個大致的三角形腔隙,尖端伸入枕葉,三角形底面向丘腦枕。

顳角從丘腦枕下面的房部向前伸入顳葉深部。

2、構成側腦室內壁的解剖結構

1

)透明隔(

septum pellucidum

側腦室

額角

的內壁

側腦室

內壁的上部

(2)

穹窿柱(

column of fornix

側腦室

額角

內壁的後下部

(3)

穹窿體(

body of fornix

側腦室

內壁的下部

(4)

穹窿傘(

fimbria of fornix

側腦室

顳角

內壁

(5)

大鉗(

forceps major

胼胝體壓部的纖維形成大鉗,在側腦室房部及枕角內壁形成胼胝體隆起。

側腦室

房部

內壁

側腦室

枕角

內壁

(6)

禽距(

calcar avis

距狀溝前段深入突向側腦室枕角,在側腦室枕角內壁可見隆起,此隆起即禽距。

側腦室枕角內壁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注意:

切除側腦室外壁的結構,可以同時觀察到:

胼胝體:嘴部參與構成側腦室額角的底;膝部參與構成側腦室額角的前壁和頂;體部參與構成側腦室體的頂。

穹窿腳和丘腦枕構成側腦室房部的前界。

側副三角參與構成側腦室房部及枕角的底。

海馬、側副隆起則為側腦室顳角的底。

杏仁體成為側腦室顳角的前界。

3、構成側腦室外壁的解剖結構

完全切除側腦室內壁的結構(透明隔、穹窿、禽距和大鉗)才能顯露出側腦室外側壁的全貌。

(1)尾狀核(caudate nucleus)

尾狀核分成頭、體、尾三部。呈“C”形環繞丘腦的背面、後面及下表面。在尾狀核內緣有終紋與其伴行。

尾狀核

,參與構成側腦室額角的外壁。

尾狀核

,參與構成側腦室體的外壁。

尾狀核尾,參與構成側腦室房部的前界,側腦室顳角頂壁的內側部。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2)胼胝體毯(tapetum of corpus callosum)

毯主要構成側腦室房部、枕角及顳角的外壁。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二)最貼近側腦室的一層大腦白質——胼胝體為主

側腦室室管膜下的白質纖維包括:丘腦髓紋、穹窿、終紋、內囊膝部、胼胝體。其中以胼胝體佔側腦室壁的面積最大。

1、丘腦髓紋(stria medullaris thalami)

丘腦髓紋是沿第三腦室側壁走行的通路,包含從隔核到韁核的軸突(pathway that courses alongthe lateral walls of the third ventricle; contains axons from the septal Nucleito the habenula)。

2、穹窿(fornix):海馬結構與乳頭體之間的C形通路。

3、終紋(stria terminalis)

終紋是杏仁複合體的傳出通路之一,其纖維主要起源於杏仁體(amygdaloid body)的皮質內側核,終止於隔區(septal area)、下丘腦的視前內側區(medial preoptic area of the hypothalamus)和終紋床核(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4、內囊膝部

內囊膝部恰好為室間孔的外緣。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5、胼胝體:

胼胝體纖維跨過中線,覆蓋於兩側側腦室上方,參與構成側腦室額角、體部及三角部的上壁,側腦室房部、枕角及顳角的外側壁,側腦室枕角的內壁。有其獨特的分部及纖維走行特徵。

就白紙纖維之間的解剖層次而言,胼胝體可作為最貼近側腦室的一層。熟悉其纖維走行及分部,然後向大腦半球的內面和外面組成去熟悉其他的白質纖維束。理解其相對層次關係。

(1)胼胝體分部:

嘴(rostrum)、膝(genu)、體(body or trunk)、壓(splenium)。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2)胼胝體纖維的走行特徵:

可簡單理解為“

U

”形,只是胼胝體的不同部分纖維的“U”開口方向不同:

胼胝體嘴部纖維的“U”開口向下。

胼胝體膝部纖維的“U”開口由向下轉向前,並向上過渡。

胼胝體體部纖維的“U”開口向上。

胼胝體壓部纖維的“U”開口向後,部分轉向後下。

胼胝體毯的纖維,向外、向下、向前,大體可以理解為其纖維的大“U”開口向下。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3)胼胝體就相當於扣在側腦室上的“蓋子”:

嘴部構成側腦室額角底

膝部構成側腦室額角前壁和部分上壁

體部構成側腦室頂

壓部的枕鉗(或稱大鉗)構成側腦室的頂和內壁

壓部的毯纖維構成側腦室枕角、房部及顳角的外壁及上壁。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三)側腦室以外的第二層白質纖維——投射纖維為主

也就是緊鄰胼胝體的一層白質纖維,可從兩個方向去理解:一者,是面向大腦半球內表面,主要包括扣帶(cingulum)和上縱束Ⅰ(superior longitudinalfasciculusⅠ);二者,是面向大腦半球背外側面,主要是內囊的投射纖維(前肢、膝部、後肢、豆狀核後部、豆狀核下部)。

1、扣帶和上縱束Ⅰ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2、投射纖維(projection fibers)

(1)內囊(internal capsule)

是內側的丘腦(thalamus)和尾狀核(caudate nucleus)與外側的豆狀核(lentiform nucleus)之間的一束密集的投射纖維。內囊在尾部聚集,延續為中腦的大腦腳(crus cerebri of the midbrain)。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2)輻射冠(corona radiata)

內囊纖維呈扇形向上展開,在紋狀體周圍形成輻射冠(corona radiata)。包含丘腦輻射和錐體束纖維。走行在胼胝體纖維淺面。

(3)丘腦輻射(thalamic radiation)

丘腦輻射主要為丘腦皮質纖維(內囊的感覺纖維),和少量的皮質丘腦纖維。丘腦輻射根據方向分為:丘腦前輻射、丘腦上輻射(或稱丘腦中央輻射)、丘腦後輻射(即視輻射)、丘腦下輻射(即聽輻射)。

丘腦前輻射:在小鉗的淺面向前走行。

丘腦上輻射:在胼胝體體的淺面向上走行。

丘腦後輻射(視輻射):在胼胝體毯的淺面,向後走行。

丘腦下輻射(聽輻射):在胼胝體毯的淺面,向下外走行。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4)錐體束(Pyramidal tract)

錐體束包括皮質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和皮質核束(corticonuclear tract),分別是起源於中央前回大腦皮質向下投射於脊髓和腦幹的下行運動傳導束。

(四)側腦室以外的第三層白質纖維——長聯絡纖維為主

在投射纖維淺面的一層主要是長的聯絡纖維,主要包括:下額枕束、鉤束、上中下縱束(其中就包含弓狀束)。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五)側腦室以外的第四層白質纖維——短聯絡纖維為主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注意:

在顳幹處,前連合後部的纖維在視輻射淺面向後走行。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六)總結:

以腦室為起點,大腦皮層為終點,逐層理解大腦白質纖維之間的層次關係,每一種白質纖維束都有獨特的走行即形態特徵,DTI是學習和了解白質纖維束非常好的工具。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大腦白質纖維束之間的層次關係是相對的,並不是完全隔離的,各纖維束之間存在絕對的交叉關係,特別是接近大腦皮層時,這種纖維束之間的交叉關係愈加明顯。

學習筆記|大腦深部解剖之解剖層次篇

以上很多內容僅是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思考的記錄,因個人水平有限,肯定有不少不對的地方,還望老師和朋友們多多指教。